人间事理,似一非一,似二非二,万种理,一同在,惑于一则说一,不能说二,为二界则说二,不能说一,若轻言一二,亦为惑者,是故得道者亦有深肤见地,亦有其戒行,比方人间西席教小学不能说大学,教大学不能专说小学。
丙申年正月廿五日记之。
无辨名愚讷,有辨者好言,
国之重器,秘而不宣,人之重宝,不成轻示,念昔过往,宣国之神器者早亡,现人之重宝者短命,非天赐罪,人自招祸罢了。
笔墨生灭,自有人缘,人间生灭,来去循环,六合尚不成久,何况人乎?六合朝气一元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人之朝气九会,计九万七千二百岁,应知人间,先有人,后有人言,先有人言,后有笔墨,先有笔墨,后有文章,先有文章,后有辞赋,先有辞赋,后有白文,先有白文,后有浮文,先有浮文,后有秽文,先有秽文,后当灭文。 ≦
若以铁石心不为先人留字,先人则蠢傻似畜,若以怜悯心为先人留字,先人则以笔墨矫饰学问而多有傲慢,稍有博学即生骄易之心,见世人不及之即生欢乐,不乐别人博学过己,妒忌乃生,虽有博学,不若无知,无知之罪,犹可怜悯,有知生罪,罪复深重。
此说道统流派,非止修士,无量众生,或人或非人,或无形或无形,如是统统众生之知识境地,皆为道统流派,所谓人间职业,所谓世外修行,皆名道统流派,何故言之?以其统统众生各随行业而趣入所行门路,亦得其果,以此说六道众生皆为道统流派。
俗人聪明,道人愚讷,聪明者好玩弄技能,愚讷者不益华彩,聪明者常轻视愚讷,愚讷者不敢轻于别人,德行之所成,非为朝夕,善恶之辩,聪明人所乐论,愚讷者岂知分毫?
人间文辞,多有辩论,世外之言,则为宣说,宣说者,无居处,无安身处,无正亦天真,无善亦无恶,亦如是境定义善恶正邪则为宣说,不为论说,人间居善恶中者,以有善恶而辩论,是故统统辩论言辞不离善恶,以其有所居,有所安身,故有辩论处。
如有如是人于心内作如是考虑,能起如是诚意,则天必赐道缘,非天有何赐赉,此人如是起心时即为道缘,若轻问于道,其人不保重道义,说之无益,若得道者轻说道义,除明见人缘而生愿者,皆不免大罪。
必破万种法,亦破各种心,
唯有人间事,休咎未曾断。
意境乃天然,不辨乎人天,
笔墨毁灭之忧患,在于辩论,辩论之根,在于私心,若忘我家观之,心无摆荡,念想天然,其无忧境地,何有忧患!
先人学问笔墨而自造罪,非造笔墨者之罪,而先人明见此事,犹为作字,彼先人之心亦生哀思,是故能感天动地,而先人骄易心重,狂傲热恼增加,民气浮动不安,光阴流转仓促,善德根性不备,如何得圣贤之道而行之?
道也不成说,无深亦无浅,
人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其庸人来扰无事之人,无事者亦不能无事,笔墨言辞非罪,罪在民气,心不正则文风不正,文风正,心却一定正,正邪之事,亦痛难说。
道学流派无量计数,所分教门,亦难测数,小道无数无量,大道独一,而诸小道皆自发得是大道传统,盖因小道生于大道罢了,乃至于正道不自知为邪者亦众,如是众生各以其道而行,故成其道,争斗者邪,相安者正,涵容者大,因而人间则有无量众生类别,乃至无量道统不同。
以字成词句而逼真达意,先有神妙之文章辞赋,后有有趣之词句章节,再后当有不实虚言之词句,再后妄图篇章烦乱于文海,字不能传其神,文不能达其意,因而笔墨无用,无用之物,人之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