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境地尚不成思议而见,何故言哉?是故皆以比方言说,以皮相诸法为引,执取法相者,心到此岸而不舍法,心尚不摆脱,何况意、智、慧?尚执于未摆脱,何可至于摆脱?摆脱与未解二种固执,如何悟入此中?故说修统统善法,即名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故,亦无佛法可得,统统所可得者,皆非佛法。
人间众生,非论人或非人,或穷户或侯王,得其一者,长生而不殆,以其归道性故,众生统统行动,统统情性皆因道性生,而其身心,皆不依一性而运,是故离道而失德,是故说,归一者得道,何故然哉,证其道华,窥道真容,一性不转,自性成真,住真成道,不难堪也。
欲成大道,先退私心,欲退私心,先要满足,满足性成,仁厚德成,厚德成时,无欲心明,无欲心者,非离欲心也,离欲者,阔别于欲,无欲者,诸欲不染,若阔别于欲,如何有染与不染之不同?是故无欲者,虽住欲天下而心无欲染,名为清净心,亦有平埋头。
其所喻者尚不实,何况所欲譬说者,
影非人身,德非道身,寻影见人,修德见道,如是罢了,统统诸法,皆以此为本,莫丢失乱心妄图中。
有生不离无生,有道不离无道。
当于初时,身住定中,心得三昧,得心三昧已,复活智三昧,又入慧三昧,乃至识三昧,趣无生三昧,得成无我,见相离相,离心见心,统统妙入,统统妙出,统统妙安闲,得妙心三昧,如是没法之法,至此以尽,便成圆道,是法没法,又于统统法而证此法,故说为无来亦无去,妙应三昧地。
如是妙心三昧,统统众生,无不有也,得此三昧,众生即非众生,亦无人间,亦无众生,无相可寻,亦观统统相,何故故?以其无端,而观众有,以离有无端,而观见有无,统统有无,在自心中,统统始终,在无始终内,统统所知,尽出于无知。
固然无始与无极处乎同境,而其境地相不一,非可一概而论,无始无终,当下是也,无极无尽,妙方广也,当下之相,相无其相,于妙方广,能够谛观。
颂:
有相不离无相,有情不离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