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英吉利国买卖人,仿俄罗斯之例,在都城另立一行,收贮货色发卖。
说罢,福康安便即拜别。和珅看着李自标,也转过甚来,轻声对他说了几句话。
谁知福康安拿起一支火枪,看了半晌,却道:“不过是平平之物罢了。”
只是阮元和松筠想着金简对这大礼非常固执,如果提早让他晓得,只恐他又会争论不休,便一向瞒着金简,只对乾隆上了密奏。实在这事不止金简不知,若不是当日王杰偶然闻声,似他这般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之人却也无权过问。眼看金简“吃惊”不小,这日宫中寺人也提早送了他回寓所。而乾隆经此会晤,对英吉利使臣非常对劲,最后也特许英吉利使臣,八旬万寿之际,三跪不得淘汰,但九叩却能够变通。
“嗯……愿大天子万寿无疆、千秋万岁、万世承平……”
乾隆听了,也只点点头道:“准。”
4、请拨给广东省会小处所一处,以便英吉利贩子居住。
不过阮元这个打算虽好,何时引见,如何施礼等事,他并没有经历。幸亏身边松筠在场,松筠为官资格远胜阮元,又有和俄罗斯谈判的经历,天然想到万寿大典之前,乾隆常常会特别访问本国使臣,以彰显其“远播外洋”之恩。因而两人把定见集合在一起,就有了这日提早访问英吉利使团的一幕。
不过说着说着,和珅还是翻开了礼单一角,只见此中数行所书,都是西洋珍宝,天然对劲。可他随即神采如常,将礼单支出袖中。
斯当东听完翻译,也笑问道:“这枪是如何一个华而不实的模样?我英吉利国中,眼下用火绳枪的已未几了,军器大抵均是此类,天然是因燧发枪不消火绳,利于发射之故。”
随后,斯当东上前献上礼单,也由德明朝乾隆收下了。眼看英吉利使团进献已毕,便轮到缅甸使团前来进贡。可直到这时,金简犹是一头雾水,不知这一次觐见是从何而来。
福康安随即回身,向李自标道:“你去问问他们,年前廓尔喀之战,英吉利可有参与?”
福康安听完翻译,道:“你等自发得不消火绳,发射快了,作战之事,便万事大吉了,是吗?这自来火向来有个严峻缺点,枪机不易打火,常常是扳机扣了半天,枪弹都没打出来,反倒是仇敌已经近身了,那岂不失算?倒不如火绳枪好用,你看着引火需些时候,可军士利用惯了,反而比这自来火用得便利呢。”
李自标唯恐小斯当东听不懂乾隆这番话,刚想出口相译,见小斯当东样貌时,似已经听得清楚,便不再多言。小斯当东将马戛尔尼归还行列,本身又走上前来,在乾隆面前跪倒,看乾隆样貌时,倒是非常慈爱。想来对于一个会说中文的本国少年,乾隆并无其他疑忌之心。
6、请英吉利船只按例上税,除此以外,不征冗赋。
是时英国国中小皮特担负首席大臣,也在此一任建立了“辅弼”之名。但中国以内,大学士与军机大臣职能都与辅弼近似,以是李自标为免繁复,直接搬用了“辅弼”这个词来称呼和珅。和珅听过,也暗自对劲,若说身兼大学士与军机大臣,便可为“相”,那此时清朝辅弼应是阿桂而非本身,李自标此番言辞虽是逾矩,却正说到了本身心上。更何况此时也没有“要事前奏”这般定规,李自标这一番“多余”之言,让本身更加对劲。
马戛尔尼听了李自标的转译,也是大吃一惊,道:“福中堂,我英吉利在廓尔喀之南,确有驻军之地,名为噶里噶达(即今加尔各答),可我国之人,于廓尔喀战役之时,绝无动员参战之事。想来只是个别逃兵,想着靠战事发财的,这些人深为鄙人不齿。但我英吉利于廓尔喀之事,一贯死守中立,是不管如何不会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