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复声跳下车,与父亲林士通话别一番,林士通双眼微红地挥挥手道:“快上去吧,别叫夫子等急了。”
次日,天刚微明,林复声与家人吃过早餐后,便坐在牛车上,随父亲赶往李村去了。
这天早晨,杨氏一向眼圈儿红着,可脸上却挂着笑。一边给儿子林复声筹办衣物,一边不断地嘱托,“你去了李夫子家,必然要灵巧听话,闲时,就帮着夫子多干些活儿。夫子年纪大了,收你做门生,你当知恩图报才是。晓得吗?”
登上百米高的山坡,如果成年人,可说是毫不吃力的。可林复声才只要一副五岁孩童的身躯。他拔开层层灌木的隔绝,沿着山坡,尽力地攀爬,这才终究来到他神驰已久的书院。
见到今晨的李夫子,林复声甚是诧异,明天还是青衣打扮的夫子,本日却变得跟李嫣儿一样了,一身武行行头,浅灰色的短褐,脚下一双黑金靴。
只见李嫣儿头顶上拢一起一个山包发总,一身艳红色的斜襟短褐,腰间系一条黑带,脚上一双玄色小靴。正呼喝着在院子里挥动手里的红色丝带。
这间书院并不算大,大红的砖墙面儿上,当中一扇虚掩着的木门,并未上锁。门的两边,各开一扇窗子。透过窗子,能够看到堂内的陈列,大门正对着的是夫子所坐的桌案,案后的墙面儿上,高挂一幅贤人画像。堂中有十几张长方形矮桌,每张矮桌前,分开安排两张坐席。全部布局非常简练,没有过量的装潢,显得非常古朴淡雅。
林复声只隔着窗子向内看了看,并未出来。随即,退后两步,昂首看了看,这书院外墙墙上,正中高处,吊挂一面黑漆大扁,上书金字:青云阁。
“青云阁?”林复声皱眉而笑,草堂书斋大多会起一些儒雅的名字,用些甚么“墨”,“清”,“诗”,“雅”之类的字眼。可这“青云”二字……?“究竟是,‘来岁这天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呢?还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呢?”林复声低声自语,道:“看来夫子似有壮志难酬的心愿啊。”
看看东边天涯,仍在缓缓升起的日头,林复声拖动手中的行囊,便持续向山上爬去。
颠末一起颠簸,牛车停在夫子草堂的山脚下。此时,天还尚早,李村中只偶尔听到鸡鸣犬吠之声,山脚下四周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