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度为后:王爷,请自重! > 第六十九章 太庙
屋内,已是万事俱备,香烛光辉,锦帐绣幕,云烟绕绕,虽列着太祖以来的诸位先祖,但牌位却看不逼真。
周昶景先是拈了香,香高于顶,礼重下拜。
茱萸帮着轻抚背部,替她顺了口气。
太后笑笑,“你们那,这嘴巴,但是一个比一个短长,哀家那,年纪大了,可说不过你们了。”
太后指着淑妃道,“你这孩子,今儿个如何一声不吭的,昔日倒是见你叽叽喳喳,也不肯落于人后。”
“要说细心呀,这宫里还真没几小我能比得上歆秀士的。她打礼音娘子那会起,可就是晓得人意,知心的紧那。你们那,也可多学着点。”太后训戒道。
张黎儿羞怯别过脸去,摇了点头。
“倒是差些忘了,方才可有派人去太庙看着香火?论本年轮值,该是轮着内宫的人来守夜了。”太后想着念叨了句。
太后见状,忙问道,“克日身子,但是有甚么不适?”
曦嬷嬷先捧了茶于太后,与秧姑姑一一捧与诸位娘娘茶几小案上。锦妃抢在丽妃前头,先服侍着太后吃了口茶。
太后喜不自禁,“好呀,真是好呀!张朱紫但是年前带来了这头份丧事。可禀告天子了?”
听闻周筠生要去东山封地,茱萸满腹皆是苦衷,一起也顾不上丽妃所言,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引枕下还铺了一层上等的黑狐皮褥子作坐垫,丽妃等扶着太后坐了上去。
太庙内鸦雀无声,无人敢出半点大气。偶有玉佩、钗饰,风中摇摆,收回清脆声响。诸人一拜、又拜、再拜,前后三轮,才算行完了大礼。而后,后宫内命妇等,又齐向天子行了一礼。
茱萸将她所为,皆瞧进了眼底,想着,这宫里怕是又没太常日子可过了。
太后殿内,早已是铺了猩红毯子,茶案两端,也是金丝镶边的小毯铺着。
进入太庙内,白玉甬路,两处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早已设着西周传下的青绿古铜鼎、祭壶等器物。
张黎儿闻着味,一时胃中翻滚,作呕了起来。
太后、天子等,各乘着八人大轿后至,内宫诸人,皆按品级,穿戴正服,入太庙朝觐。
这太庙气势澎湃,黑油栅栏内三十六间大门,正中心悬有一匾额,写着是“太庙”两字,旁书“衍圣公孔令书”。
曦嬷嬷又从外间断了新的火盆出去,当着世人面,将松柏、芝麻籽、倒入里头燃烧。殿内偏间,有一佛堂,此时也焚香上了贡品,佛堂口处装点的皆是六合纸马香贡。
丽妃恭谨三跪立,献上爵。锦妃燃起帛,茱萸与孙瑶环各插上敬香。天子领着诸人献祭酒,礼乐声止,青衣乐工顺次躬身退出屋外。
古铜鼎上方面悬一九龙金匾,上书“帝王业”三字,草书穷劲有力,乃先帝御笔所提。
太后便又道,“是怀了龙嗣?”张黎儿绞动手,微微点了头。
上面居中吊挂的是大钺建国太祖遗像,茱萸微微昂首,见这太祖,果然如官方传闻所言,乃是一麻子脸,鼻部奇大非常,两眼凸起,无半点真龙之像。再看两边几排先祖天子,皆是龙带披肩,面孔寂静。
两旁坐位,也各铺陈了白狐狸皮的褥子,诸人顺次落座,每座下皆配有一个脚炉,炉里都是今冬新上贡的有趣薪炭。
“瞧太后说的,您这呀,千岁千千岁,怕是这天大的福分还没享用完,又有佛祖相保佑,怕是阎王爷也得敬你三分。”孙瑶环边说,边又殷勤上前给太后斟了新茶。
诸人皆点头道,“可不是,太后您那,必是长悠长久,臣妾们都指着太后您照拂呢。”
太后顺了口气,笑言,“哀家好久不见如此热烈了,本年这宫里头人多,真是看着内心都觉着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