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城内独一农兵四百,但赤尾伊豆守早有防备,依托工事竟没让毛利军在冲锋中占到多少便宜。天野元政见一时难以攻陷,为制止被丰臣军聚歼于城下,决定放弃大津城,经伏见退回大坂。
遵循他的假想,毛利军可临时拆分红前中殿全军,前军一万人,中军八千人,殿军两千人,此中殿军在前军安然到达长吉关前,卖力留守八幡山,持续巡查值守,形成雄师仍在山上驻扎的假象;中军则卖力对前军的庇护和殿军的策应,待前军安然后便于八幡山以南台地稍作等待,此时能够已是凌晨,遵循之前几天的经历,大雾正浓,刚好能够保护殿军撤退,待殿军到达台地时两军会,一同退往长吉关。这时候丰臣军即便追击,也不会是大股军队,两军一万人足以应对,且大雾对两边既是保护又是停滞,丰臣军也不敢肯定是否有诈,只能放毛利军一条前程。
本来,就在毛利军与栗太众苦战的时候,隆清调派的一支小队趁机绕过毛利军赶往了大津城,劝说京极高次的家臣赤尾伊豆守设法迟延毛利军入城,为丰臣前田联军争夺时候。出于对此前天野元政抢占大津城、篡夺城内粮草的痛恨以及对丰臣军的信赖,赤尾伊豆守承诺了隆清的要求,以“城内粮草不济,请天野扫部先送粮草入城”为由,回绝了天野元政让其开城的要求。
随后赶来的前田利政和隆清感觉持续往西深切毛利军节制的山城、河内一带变数太大,且毛利军经此一役后一时也有力策动反攻,因而放弃了追击的动机,进入大津城停止休整。同时派人潜入大坂,给石田三成和宇喜多秀家送信,但愿二人能劝说毛利辉元退兵,制止秀吉、秀赖两代主公的居城毁于烽火。
当从使番口中得知毛利军分三批撤退时,前田利政与隆清决定放过先头的一万精锐军队,重点攻打前面的中军和殿军。为了让殿军丧失警戒,两人用心未在凌晨策动攻击,而是要责备军在御东山南麓调集,待毛利军走远再尾随进步,争夺在宇佐山一带与伏兵共同,一举毁灭这一万雄师。
正中午分,中军与殿军会师后行至宇佐山一带,本觉得已经出险的他们,却在此处遭到了凌晨便抄近路赶至四周埋伏的六千前田军的攻击。前一日,小笠原隆清见八幡山守备森严,即便夜袭也难以胜利,因而便建议前田利政派一支奇袭队沿巷子快速进步至宇佐山四周埋伏。作为八幡山到长吉关的必经之路,毛利军不成制止地要颠末此地,在此处埋伏必会有所收成。
在此过程中,前田家重臣高山重友和青山吉次前后战死,铁炮队也因为毛利军的几次冲锋而伤亡殆尽退出战役,幸亏这些人的捐躯没有白搭,丰臣前田联军主力在战役最胶着时赶到,随即对毛利军展开猛攻。
而前田军的伏兵在此次战役中也丧失惨痛,除了数名重臣阵亡,包含铁炮队在内共有近三千人战死,约占伏兵总数的一半。一场伏击战打得如此惨烈,是前田利政和隆清都没有想到的,但这时并不是感慨悔怨的时候,为了完整毁灭毛利军,雄师稍作休整便持续向西追击,而此时的天野元政却在大津城外遭受了变故。
长吉关以西便是毛利氏的地盘,丰臣军毫不敢当即攻打,这就会给毛利辉元一个调兵遣将的机遇,只要他能将手中的一万雄师派往大津城与天野元政汇合,那丰臣军的兵力上风也将随之消逝,加上大津城阵势险要,城池坚毅,只要丰臣军攻城,便会堕入耗损战,仰仗城内的大筒和防备工事,一边打击丰臣军的士气,一边耗损丰臣军的兵力,待机会成熟再出城反击,绝对能反败为胜。即便不能完整击溃丰臣军,也能够禁止其西进,沿濑田川构成对峙局面。毛利军便可藉此机遇稳固近畿战果、征募兵士,待德川军从会津取胜返来,两面夹攻,一鼓作气将近畿丰臣军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