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排闼而进,看到左昭仪正与乐菱大人坐在窗边闲谈,忙福身:“娘娘万安,见过乐菱大人。”
“就是本日甘泉殿内,端金饰盘给我的嬷嬷。我先前只感觉她看上去有两分熟谙,并没放在心上,直到故地重游,这才勾起影象。”
“西宫?”左昭仪眼神忽而闪现一抹非常之色。
“娘娘,另有一事,”霁月提示左昭仪道:“可还记得东容姐姐说过的话?”
“西宫……住着的,也是一名嫔妃。”
当日,她表情不佳,清丽姐姐带她过来看池中白鹅,当时只见绿叶,不见莲。两人还说着,要常常过来看看莲花何日开。这些日子,诸事繁多,两人也都健忘了。
“霁月返来了?出去吧。”
长信殿内,霁月急仓促走到左昭仪娘娘房外,施礼道:“娘娘,公主已回嘉乐殿。”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证据,皇后毫不是简朴的人。我们尚不晓得,她在此事中到底起到了甚么感化。”左昭仪愁眉道。
拓跋余?!
越是这么说,霁月越是猎奇,这西宫,到底有何不成告人的奥妙?
霁月轻手重脚关上门,走到左昭仪身边,悄声说:“娘娘,本日,我倒想起一事。”
霁月回过神来,浅浅一笑,道:“只是想起一首诗:‘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呀,这里何时栽种了莲花?我们竟有幸观得晚莲。”蓓陵面前一亮,惊赞道。
“能与公主赏晚莲,美人应美景,妙哉妙哉。”霁月鼓掌奖饰。
霁月越听越是迷惑,左昭仪叹口气:“这事,还得从十五年前提及……”
乐菱点点头:“如何样,公主表情是否好些了?”
“看来你不但聪明,念过的书也很多。”蓓陵复又回身看向莲花,说:“还好,秋民风未至,花正盛开时,你我皆知其美。”
“那便好,唉,”左昭仪叹口气,对乐菱道:“蓓陵也是纯真的孩子,看她整日郁郁寡欢,实在让人担忧。”
蓓陵这才与霁月相别。
“这位嫔妃娘娘,与九王爷熟谙?”
霁月却感觉这里越看越熟谙,不由环顾四周,方才认出:这片树林,不就是数月之前撞破嬷嬷私刑宫女之地?
霁月立足浅笑望着蓓陵走远,才回身回长信殿,脸上的神情却不似先前轻松。
霁月深深叹口气:“我也是想到这些。”她返来的路上,已经几经思虑,最安然的做法,还是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她既是渔翁,魏宫其别人,便都是鹬蚌。
“哦?”左昭仪与乐菱相视一眼,皆都望着霁月。
“嫔妃?是位不受宠的嫔妃吗?”
“是,栖云说得极对。”乐菱点头说:“太子一案,大要来看与皇后,乃至与赫连府,都全无一丝联络。独一能够算作一个证人的,只要东容。她现在在寺中修行,栖云与我也承诺过定要保她一命,再说了,她身份寒微,说出来的话,谁会信呢?诬告皇后,这但是诛灭九族之罪。”
霁月不解:“如何?莫非是宫中不成说之事?”
霁月内心震惊,也是那日,宫女东容姐姐提及皇后欲侵犯太子一事。当时只作猜想,谁也未曾想……这统统,竟然真的产生了。
“方才,与公主谈笑间走到了西苑莲花池。不知娘娘可曾记得,数月前,九王爷援救我与一宫女之时,恰是在莲花池四周的树林中。”霁月谨慎地小声说道。
“是比先前开畅一些。”
“霁月,”蓓陵转头见霁月望着莲花,竟有些忧思之情,遂问道:“想甚么呢?”
<!--章节内容开端-->此时虽已入初秋,气候还秉承着暮夏的温热。西苑莲花池两岸的树木苍绿葱荣,抬眼望去,树荫之下的池内,长圆形的莲叶浮生水面,叶片田田中,数朵白莲挺水而开,层层花瓣铺绽放来。阳光穿透树叶洒落莲花之上,更衬得淡黄花蕊鲜嫩亮眼,花瓣洁白无瑕,如身着白衣的仙子般玉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