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答曰:“《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时价后唐亡国、后晋建国之际,郭威还是闭口莫言,入编于刘知远麾下,远观着石、刘二人相争。
一说是因西晋武帝最喜芭蕉听雨之境,但中原不易栽种,便命人在此移植培养,存活者可入皇宫之华林园供以观瞻。一说为大唐天师袁天罡亦喜芭蕉,先人于其陵墓四周皆莳植此树,但天罡之墓究竟在那边,无人能说得清楚。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被派往魏州弹压兵变,却不想自家军队带到魏州亦产生兵变。李嗣源为表忠心,决定单身回朝请罪。当是时,帐下之婿石敬瑭尽力劝止,极言反对,阐发情势,晓以短长,劝其操纵叛变之霸术取自主,李嗣源迫于无法,依石敬瑭之计,以平乱为由,招得叛变之军折返,入主洛阳。
九儿言:“下山涉世,乃巫女任务也。此番若行,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交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诽谤,难在朝中自主。
但在割让“幽云十六州”、屈膝于契丹之事上,刘知远与石敬瑭起了争论,郭威虽也并不附和石敬瑭所为,但人微言轻,便不作无谓辩论。
小五答曰:“《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克日,仙姑夜观天象,发明天狼星北奔而渐隐,南极星忽明而乍现,更喜的是银河之上或有两道灵光,卜算乃知此天光将于七月初七来临人间。仙姑当即明示族人,择日下山。族人敏捷将此美讯传遍全部黛眉神山,轻风吹过处皆能听闻笑声。
木鱼子曰:
仙姑令九儿驻守此林等候白狼来投,且用“诛仙罗盘仪”在一开阔地卜算经纬,得寻一坑,复又以蕉叶盖之,意在以此为圈套,势必将白狼活捉之。
郭威身形魁伟,勇力过人,因为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是以唤名“郭雀儿”。郭雀儿出身费事,十八岁参军行军,于比年交战厮杀中练就了一身好武功。然生逢乱世,成一赳赳武夫者何其为易,但能标新创新,出人头地,乃至与石、刘之辈称兄道弟,不但在于其胆识,更在于其智谋。而这统统,竟与其阁房柴夫人有着莫大的干系。
话说这黛眉仙山位于洛阳城之西北,而仙姑欲往之金陵却在距此往东南边向千里以外。九儿跟从仙姑下山后并未一起疾行,却被安设于离神山脚不远的一处茂林,本地人称之“神雨蕉林”。
一日,有位老猎户看到符儿拎着花毛狐狸便硬是要与之互换,领着符儿到不远处的家里随便遴选心仪之物,符儿倒一点儿都不认生,跟着猎户至一棚户,见其家甚为清爽,墙上除吊挂各式弓弩亦书有条幅数具,清雅不俗,阁房另有一妇哺一婴,见符儿来访更是热忱号召。符儿见之亲热,便风雅地将狐狸连同其他猎物都送给了白叟一家,只求得借宿几晚并喝口热汤。
而后,伉俪二人常共读兵法、共聊天下,幼年浮滑的郭雀儿垂垂成为沉稳睿智的军中大将。
贤女评曰:“阿大只言德,阿二是言道,小五德道皆有言,小八乾坤系德道,唯有小九诸神之事尽言之也。”评毕,遂点头表示九儿。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贤人同忧,大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大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