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鋆接着说道:“阿谁折子,已经搁了两天了,传闻另有一个折子要上,该如何办?得有个定见。我看先要驳他一驳!”
转眼半个月畴昔,倭仁还是受那班卫道之士的推戴,“力持正论”,而“加按察使衔”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了襄助筹办同文馆的事,却努力得很,每天穿了三品官服到总理衙门去“回禀公事”,就教习、选课本、定功课等等,一样样办好。(未完待续。)
恭亲王勃然作色:“这叫甚么话?打我这里就不能承诺。程、朱也好,陆、王也好,贵乎实际,请他们来尝尝看!”
但是旁观者都不觉得然,包含他一手提携,以为可付以衣钵、畀以重担的李鸿章在内。
“这个说法也甚妙。不过,我看此事要跟博川细心筹议一下。”
并且倭仁是慈安太后秉承先帝遗旨,特简入阁的大臣,不到万不得已,亦不宜予以尴尬,是以都以为忍下这一口气,尽量采纳比较和缓的体例处理。
“也是四言句,”宝鋆念叨:“‘未同而言,斯文将丧!’”
“妙!”宝鋆抚掌笑道,“请君入瓮,看他如何?”
“当然。”恭亲王答道,“你那边派人告诉他,明儿早些个到里头,大师先谈一谈。”
宝鋆轻视地说道:“凡是能够标榜为君子君子的事,他是没有不同意的。再说,他那清华世家,叔侄状元,肯‘拜异类为师’吗?”
“如何回事?”恭亲王的神采很当真,“内里有甚么话,你别瞒我!”
“还应当这么说,他如以此举为有窒碍,当然另有制敌的好体例,请他拿出来,我们跟随就是了。”
第二天刚亮,恭亲王就已进宫,而文、宝、汪三人比他到得更早,看模样已经谈了一会儿,说的还是战事。恭亲王便只谈同文馆的事。
当天便由恭亲王照此入奏,慈禧太后当即点头承认,她对这方面完整信赖恭亲王,因为她虽讨厌洋人,但同意总理衙门原奏中“师夷人之长技以制夷”的主旨。
不然转为言官,翰林出身的“都老爷”,王公勋戚也得卖账。至不济大考三等,放出去当州县,也是威风实足的“老虎班”。现在说是要拜“鬼子”为师,把“正路职员”真糟蹋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