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见她走了,立时打发个小丫环,去怡红院唤晴雯过来。紫鹃过来就见她如许,不免迷惑:“女人这是如何了?”黛玉便叹了一口气,将春纤之事略说了两句,又道:“只怕这模样,今后真是兄妹,也是心中生了嫌隙,反倒不好。不如托晴雯传个信畴昔。再者,妙玉的事儿,他们那边还没个信儿的,也该问一问才好。”
由此,严氏只是又拍了怕她的手,道:“只要你不嫌罗唣,今后且有得听呢。好生将养身子,如果常日里得了闲,尽管到我们家走动走动。便是小住几日,也是无妨的。不说你我,就是阿欢,也说与逢迎呢。想来我们都是有缘的,今后只当自家人便是,千万不要生分了。”
春纤微微点头,退后一步,深深福了福身:“谢夫人相赠。”说罢,她便退到黛玉身后,低头不语起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严氏虽没所求,必然也有原因在。而与她相干,又能到这一步的原因,约莫也就是那顾家了。好不好,顾家与这杨家,都是江南大族呢。
春纤听得这话,不由细看那镯子,莹润光芒,似雪却还温润,似水更添莹白,与肌肤相触,更觉细致温软,倒是一等的羊脂白玉所砥砺的:“如许的东西,如何受得起?”
黛玉见她所说的都是些江南的事,略说了两三句话后,她不免勾动愁肠,起了些思乡之念,因感喟一声,眼圈微微有些泛红:“不觉离乡数年,没能再听到这些了。也不晓得昔日宅子东面荷塘上面,是否已是莲叶田田,鲤鱼相戏了。”
“我记着了,不过传个信畴昔,原没甚么难的。”晴雯笑着应下了。下晌就令人传信与多女人,翌日回家就见着了那方家的,将事儿细细说了一回。那方家的也学了一回嘴,并没有半点疏漏,归去就将这话告与顾茂,又道:“那丫环在那边候着呢,大爷有甚么话,尽管现在叮咛就是。”
“你向来是个聪明的,如何猜不到?前头我与常老太太说话,她说杨家的时候,不免略略提了他家的姻亲,内里有一家几分沾请带故的,我们却也晓得的。”黛玉放下箅子,看着镜中的春纤渐渐偏过甚去,便叹了一口气,回身道:“若真是他故意为之,如许的心机,也是可贵了。”
顾茂正自体味《渡汉江》的深意。
“这个,不是送与你,倒是送与缘分的。”严氏也晓得这乍然赠与这镯子,本是分歧式的,便感喟一声,目光在春纤的面上拂过,很有些怅茫之色。半晌后,她才转头与黛玉道:“若提及来,我也不该这么鲁莽。表妹不晓得,她倒是极像我一个去了的故交。这一对镯子,也是她当初送与我的。现在见着了她,我内心便有些伤感,又觉实在是缘分。”
这般说了半日,外头方来了个婆子相请。严氏母女方起家告别,黛玉也是将她送到大堂那边,又与杨东明见礼,方目送他们告别而去。转头贾母便令人唤她畴昔说话,内里宝玉、三春并宝钗俱在,见她来了,不免含笑道:“现在你一发得了一个好走动的处所哩。”
春纤沉默半晌,才是垂眼道:“女人说的话,我如何不晓得?只是他一片情意,我只怕受之有愧。再说今后要有甚么变故,岂不是两下里更觉煎熬?”
“恰是如此。”严氏想着昔日本身嫁入杨家,三年未曾生养,外人诸多猜忌,婆婆夫君却未曾有半个字,不娶姬妾,好言欣喜,又与本身保养身子,毕竟生儿育女。而如许的好人家,便是当初顾茂的母亲韩氏与本身牵线,并赠以玉镯,心内更添了三分伤感:“想来我那位故交如果能得见你收下,心内也是欢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