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村回到林府书馆,找到朝廷的邸报看逼真了,次日,找林如海面谈。林如海说:“刚巧了,因我老婆归天,我岳母念及小女无人照顾,派了仆妇船只来接她,我正要让小女进京。老兄训育小女之恩,还没酬谢,赶上这个机遇,恰好酬谢老兄。我想好了,只要修书一封,托内兄全面,不消老兄花一分一厘。”雨村打恭称谢,问:“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不敢求见。”如海说:“提及我的亲戚,跟老兄是一家,本是荣国公以后。大内兄名赦,字恩侯,现为一等将军。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刻薄,不是轻浮纨袴之流,以是我才敢致书烦托,以不污老兄的清操。”雨村再次拜谢了。如海又说:“我已选定于下月初二送小女进京,老兄可一起同去。”
那天黛玉下船登岸,早有荣府派的肩舆车辆等在船埠上。她早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人家分歧,便警告本身,步步留意,不时在乎,免得因言谈举止惹人嘲笑。她上了轿,进了城,见街道繁华,火食稠密。行了半日,瞥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坐着十来个衣冠富丽的家人。正门上有一匾额,上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正门没有开,只要两个角门让人出入。往西走不远,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肩舆进了角门,走了一箭之地,落了轿,换上四个衣帽整齐、十七八岁的小厮来抬,众婆子下车跟从。到一座垂花门前落轿,众小厮退下去,婆子们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她进了垂花门,见两旁是游廊,正中是穿堂,转过一架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屏风,穿过三间厅房,前面才是正房大院。上房五间,雕梁画栋,两旁是穿山游廊配房,挂着各种鸟雀笼子。台阶上坐的几个丫头忙站起来,笑着迎上来,三四小我争着打帘子,通报:“林女人来了!”
黛玉一一承诺着。一个丫环来讲:“老太太那边传晚餐了。”王夫人携着黛玉出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角门,走过一条夹道,前面有一处斗室,王夫人指着说:“这是你凤姐姐住的屋子,少甚么东西尽管来找她。”二人穿过一个东西胡衕,到了贾母的后院,进入后房门,有很多人在服侍,见王夫人来了,忙设桌椅。贾珠的遗孀李纨捧饭,熙凤安排筷子,王夫人捧羹汤。贾母在正面榻上独坐,两旁有四张空椅,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谦让,贾母说:“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用饭,你是客,该坐在这里。”黛玉告了坐,方坐下来。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迎春三姊妹方坐下。中间丫环固执拂尘漱盂巾帕,李、凤立于案边让客布菜,外间虽有很多媳妇丫环服侍,却连一声咳嗽也没有。饭罢,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又有人捧过漱口盂来,黛玉漱了口,洗了手。贾母让王夫人、李纨、熙凤拜别,与黛玉说话。
黛玉回到荣府,由嬷嬷们陪着向东转弯,走过一座东西胡衕,仪门内有个大院落,内里房屋气势恢弘。顺着大甬路,进入堂屋,迎门挂着一块赤金九龙青底大匾,匾上写着“荣禧堂”三个斗大的字,前面一行小字“某年代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另有皇上的“万几宸翰”印宝。室中陈列着几件宝贵古玩,再看有一副春联,是乌木做的联牌,上面镶着錾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