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宫·如懿传(全六册) > 第十四章 嬿舞
天子固执嬿婉的手,笑语密切:“不必翻了,便是令妃吧。”
那女子的歌声虽不算有凤凰泣露之美,但隔着水波清韵,一咏三叹,格外入耳。更兼那琵琶声幽丽入骨,缠绵无尽,只感觉骨酥神迷,醉倒其间。直到有水鸟掠过湖面,又倏忽飞入茫茫夜气,才有人醒转过来,先击节赞美。
庆朱紫依依望着天子,目中模糊有幽怨之色,道:“乾隆四年。”
天子笑着在她鼻尖一刮:“意境二字最好,朕最喜好。”
如懿悄悄侧首,牵动耳边珠络小巧:“臣妾不是只晓得‘墙头顿时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元曲名家如奥敦周卿,还是晓得一些的。”
如懿微微不悦:“梅花清雅,乃高洁之物,只这般等闲抛撒,若为博一时之兴,实在是可惜了。”
玉妍举起本技艺中的酒盏,抿嘴笑道:“旧瓶装新酒,本来是这个意义。”
天子叹道:“皇额娘属意曲院美景,只是风荷未开,唯有绿叶初见,不能不引觉得憾了。”
瑞穗儿忙道:“回皇后娘娘的话,自从御驾离京,从仲春里起,五阿哥便断断续续地感冒咳嗽,一向不见好。愉妃娘娘都快急坏了,这才不得已想问问,能不能拨了江太医回京照顾。”
天子笑着招手,表示她在身边坐下:“庆朱紫与玫嫔操琴唱曲,确切故意,你却能融情于景,借着西湖三月落一点儿白雪之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何况是江南三月,柳绿烟蓝,动若莲步轻移,婀娜多姿;静如少女独处,袅袅婷婷。姹紫嫣红,浓淡适宜,就那样偎依在西湖的四周,晕染着、守望着西湖一湾碧水。
绿筠扬了扬绢子道:“那有甚么?舒妃当年不也没生孩子便封妃了么?”
太后感喟一声:“是啊,都十二年了呢。哀家记得,你刚奉养天子那年是十五岁。”
如懿低首笑道:“夙来歌赞西湖的词曲多是汉人所作,只这一首《仙吕·太常引》乃是女真人所写,且情词独到,毫不减色于他作。”
彼时皓月当空,湖上波光粼粼。有三五宫裳乐伎坐于湖上扁舟当中,或素手操琴,或朱唇启笛。笛声顺着温暖的轻风飘来,颀长有如山泉溪水,醇和好似玉露美酒,丝丝绵绵仿佛缠萦的轻烟柔波,在耳畔缭绕不断。湖边彩灯画带,悉数投影在微凉如绸的湖水中,让人仿似身处灿灿银河当中。
嬿婉眼波流漾:“臣妾能懂甚么,不过是花点儿心机博皇上和皇后一笑罢了。”
太后转首笑道:“天子是在与皇后批评么?如何?”
绿筠亦笑:“玫嫔的琵琶我们都晓得的,除了先前的慧贤皇贵妃,便属玫嫔了。但是庆朱紫的歌声如许好,我们姐妹倒也是第一次听闻呢。”
玉妍非常不满,向着绿筠轻哼道:“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当年都是生了皇子才封的妃位。她凭甚么,便也一跃封妃了?”
灯火透明的湖面垂垂温馨下来,在极轻极细的香风中,琵琶声淙淙,有轻柔舒缓的女子歌声传来,唱出令人沉浸的乐律:
如此闲话一晌,太后略感觉湖上风大,便先归去,只留了嫔妃们伴随天子笑语。
庆朱紫垂下娇怯怯的脸庞:“是。太后好记性。”
绿筠听得这话晓得不好,忙笑道:“皇后娘娘,四公主第一回跟了臣妾出来,怕是要惦记臣妾了。臣妾先归去了。”
这一年正月十三,天子奉皇太后离京,经直隶、山东至江苏清口。仲春初八,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天子下诏准予兴建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姑苏。三月,御驾达到杭州,观敷文书院,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