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荒村拾遗 > 上寺头·祈雨·庙会

我的书架

我们沿山道而上,来到龙王庙遗址,另有残垣断壁耸峙在萋萋榛莽中。褐红色的石块垒砌而成的残墙,孤零零地鹄立在中午的天光下,勾画出苦楚萧索的剪影。遗址上长满了荒草,四周是散落的破砖碎瓦,捡起一块,放在手中摩挲着,仿佛触摸到了当年的明月清风。这里的一草一石,见证过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经历过云首河旷达的热忱和瘦细的凄寂,也雕刻着农业文明由盛而衰的汗青轨迹。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甚么叫沧海桑田,心底出现一丝“无可何如花落去”的悲惨……远处,有几位农夫赶着牲口在耕作,下有三支溪流在此处交汇,一条平坦的公路沿河伸向远方……上寺头定于2010年四月初二的祈雨活动,距1944年最后一次祈雨,时隔了六十七年之久。有了半个多世纪的间断,已经不大能够完整遵循本来的法度一丝不苟地停止了,但想来大抵上应当不离其宗,其目标旨在规复一种即将消逝的风俗文明,而非雨水本身。

流经云首村的河道叫云首河。

初春的一个周日,受朋友之邀,来到泽州县下村镇的上寺头村,旨在为该村四月初二的庙会做点鼓吹策划,是以得知上寺头村要在庙会这一天停止陈腐的祈雨典礼。“祈雨”这个词,早已尘封在影象中,乍一传闻,让我实在感到别致。

祈雨的第一个步调是建议村用鸡毛信事前告诉各村,鸡毛信的内容大抵为:“晋沁一方,凡遇大旱,惟向云首社神奫祷告雨泽,从无不该,今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敝村谨按旧规,已择于某年某月奉擎龙神,肃斋会仪,前去神奫,求祈拜祷,按期路程,循途进步,凡所过各村贵处,理宜先为通启,谨此。上呈各村,社首公所诸君爷台,览毕转送前村,勿误是望!中村某某某拜具。”

穿过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沿着凹凸起伏蜿蜒盘曲的山道,驱车来到云首村。在汩汩流淌的云首河边果然就看到了笔墨里记录的白龙潭,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潭中,沉闷的“咕咚”声说了然潭水的确深不成测。《云首白龙潭创修龙王庙碑记》一文说:“……沁东偏北,有聚落曰云首。云首溪水,自西北来,去村二里余,飞瀑直泻,激而成潭。潭方以长,而深则莫能测焉。父老相传,谓为龙潭。旧无庙,吾村亦无祀,岁遇旱魃,邻郡中村之民辄来祷,投石于潭,雨即随应……”碑记一文为当时云首村一名叫邢如人的秀才执笔。

祈雨,曾经是一项村落常见的官方活动。汗青上靠天用饭的农夫,在遭受大旱时,要向上天祷告,要求降甘霖于人间,属于农耕期间的风俗文明。因地区分歧、民风分歧,祈雨的典礼也分歧,但有一点是不异的,那就是对龙王的信奉。是以很多村落都有龙王庙,庙里除了龙王外,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没有龙王庙的穷村,也会用本身的体例表达对龙王的畏敬和崇拜。在吕梁山黄河边的乡村,祈雨的体例是让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孩子们,手提瓦罐在水井里汲了水,到山圪梁上洗一座石狮子,一边洗,一边念叨:“大龙王下大雨,小龙王下细雨,夹沟夹梁下饱雨……” 那是我童年时参与过的祈雨活动。

题记:上寺头村民全数是赵氏家属,这个家属的远祖是谁,从那边迁来,已不得而知。畴前曾有两条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一条叫长河,另一条叫大河,又叫西头河。两条河道经李寨九女湖汇入沁河,至今仍有“四十里长河五十里宽”的民谣存活在村民的口头。现在两条河皆因开矿挖煤断了水脉,早已了无踪迹。

推荐阅读: 符界之主     王妃一笑狠倾城     重生之盛世名媛     不朽剑尊     穿成炮灰白月光     重生六零携手种田     迷墓惊魂     无敌吞天诀     仙界第一销售     隐身小村医     摸金鬼尉     吾欲永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