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161章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

我的书架

岐伯曰: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噎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窜改无穷,其故何也?

黄帝曰:善。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流派,使邪得出病乃已。

帝曰:善。

黄帝曰:刺节言发,余不得其意。夫发朦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腑输,去腑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本身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岐伯曰:或之于其天腑、大杼三,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

岐伯曰: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

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者,刺腑俞,去腑病也。去爪者,刺枢纽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俞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写不足不敷,相倾移也。

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

岐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约莫,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平话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耳,尚疾于发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

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毁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虚邪当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抟于筋,则为筋挛。抟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抟于肉,与卫气相抟,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来往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为痹。卫气不可,则为不仁。

岐伯曰:取之廉泉。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何如?

黄帝曰:取之稀有乎?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日振埃,二曰发,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固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推荐阅读: 异世之神造     六界史歌     仙界赢家     寒门贵子1     快穿之放开那只男的     特警为后:误惹妖孽七皇子     肖时墨天     徐徐恋长空     奶爸农场     hello,傲娇霍少!     hold住旧爱:总裁,别强撩     幻萌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