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161章 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

我的书架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流派已闭气不分,真假得调其气存也。

虚邪当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抟于筋,则为筋挛。抟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抟于肉,与卫气相抟,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来往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为痹。卫气不可,则为不仁。

岐伯曰:是阳气不足而阴气不敷,阴气不敷则内热,阳气不足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成近身,又不成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

请言解论,与六合呼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六合,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以是知形气之多少也。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固结,坚搏不来往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不足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窜改无穷,其故何也?

帝曰:善。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敷乃有害,视其地点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公费,刺分肉间。

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未知其意。

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俞,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

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此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此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荏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者,刺腑俞,去腑病也。去爪者,刺枢纽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俞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写不足不敷,相倾移也。

岐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敷,实者不足,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复,倒置无常,甚于利诱。

岐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何如?

黄帝曰:官针何如?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推荐阅读: 少侠好功夫     盖世圣医     全球殖民     九鼎战纪     女总裁的豪门战神     GT病毒进化者     决战白日门     吞噬诸天     男神老公是妖怪     白派传人     佛系贵公子整顿娱乐圈     文娱超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