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19章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我的书架

大骨干枯,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气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干枯,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气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干枯,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气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真脏见,十月以内死。大骨干枯,大肉陷下,肩髓内消,行动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大骨干枯,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月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堪之时则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令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旬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此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黄帝曰:余闻真假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 当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向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当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帝曰:善。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

推荐阅读: 文艺时代     皇子的文娱霸业     都市修仙指南     宰执天下     夏小姐,暖你一千遍     无敌亡灵军团     再见,不负遇见     萌女捉鬼之占卜阴阳瞳     二婚女总裁     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     校花的贴身狂龙     修真高手在都市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