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治之何如?
帝曰:愿闻地点也。
帝曰:气至而前后者何?
厥阴所至为软戾;少阴所至为悲妄;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上厥阴木, 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超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鲜,为浓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非过分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凡此按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成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当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可,生化保藏,政无恒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敷,客气胜也。
岐伯曰:得意其位,常化也。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瘛,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制止,病之常也。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何如?
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堪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地点以征之也。
岐伯曰:过分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岐伯曰:过分者当当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帝曰:差稀有乎?
岐伯曰:运过分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
帝曰:至哉!贤人之道,六合大化,运转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效有病,分歧其候。帝欲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