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 己未岁
帝曰:过分不及,其数何如?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过分者当当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瘛,肿胀,呕,鼽,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闷之病生矣。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帝曰:治之何如?
帝曰:生者何如?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岐伯曰:得意其位,常化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把稳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前兆也。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何如?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当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可,生化保藏,政无恒也。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成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上少阴火, 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倒霉;病之常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堪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地点以征之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成仙;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成仙;阴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超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鲜,为浓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颁发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差稀有乎?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