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76章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佚篇)

我的书架

帝曰:迁正迟早,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

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萎不荣,盛暑于秋,肃条晚至,霜露不时。民病疟,骨热,心悸,惶恐,甚时血溢。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谓六合微者,能够尽陈斯道。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上天,始为左间也。如此起落来往,命之六纪也。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天赋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 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黄帝曰:人气不敷,气候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至有夭亡,可得闻乎?

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注《玄珠私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过分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过分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乃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酸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

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外相折,爪甲枯焦,甚则嗽息高,哀痛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

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不足,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仍旧,而不退位也。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

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六合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过分,而天赋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因而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起落俱不前,作如此之别离,即气交之变。变之有非常,各各分歧,灾有微甚者也。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乃至者,升天不前,即寒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复布之,酬酢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惶恐,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民风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湿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

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过分不足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行迁正也。

岐伯曰:人之五脏,一脏不敷,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悲伤,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气候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此三虚,神明失守,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厥阴之迁正,即风暄不时,花草萎萃。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

推荐阅读: 穿书后大佬每天都在崩剧情     后宫江山     都市之仙尊归来     永恒神帝     大道争锋     最强军魂     大道凌天     知青女配已上线     魔神始祖     茅山鬼捕     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三国之辽东铁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