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素那边,不正缺个贵妃吗?如果能叫丽华亲上作亲,必然更加美满,谨贵妃这里欢畅,天然也能早日病愈。”
太子非常对劲,起家为永初帝敬酒,父慈子孝,万分调和。
“毕竟京中鞭长莫及,难以鼓励火线将士。臣妾前两日见丽华进宫伴随谨贵妃,实在是风采卓然。她是隋将军的掌上明珠,铁衣和兄弟们也都心疼,北庭路途悠远,如果皇上在京中给隋家恩赏,必然更能鼓励士气。”
永初帝眸色一沉,“疆场的事,太子已令外荐了良将,倒不必你亲身去。”毕竟不悦于定王的判定回绝,当着众妃和皇亲的面失了颜面,便只嘲笑一声,不再理他。
他的胸膛坚固沉厚,阿殷枕在他肩上,点头。
凝积数日的冰雪溶解,她眸中笑意明朗,令人沉迷。
定王缓缓起家,拱手施礼,“儿臣既已娶了侧妃,正妃之位不必焦急。丽华性子活泼,儿臣却沉闷无趣,不能委曲了她。京中才俊颇多,父皇另择夫君就是。”
古意斋是定王隆冬避暑用的小书房,外头读书,里头满是书架,按例不准旁人等闲进入。
阿殷端倪伸展,自腰间取出那枚麒麟玉牌晃了晃,“畴前是怕丢了不敢随身带着,今后就不时带在身上。”
“好。”
双扇的雕花门推向两侧,阿殷便闻到从内里散出的檀香气味。等定王侧身让开,便见柜内设了两个灵位,底下供奉香炉,一应物事俱都齐备。灵位之上的名字阿殷万分熟谙,竟是外祖父冯崇和母亲冯卿!
“玄夷即将娶妻主事,算下来也就玄素府上还缺个正妃。这些天北边战事吃紧,皇上每日为此事繁忙,玄素也该多替你父皇分忧。”
永初帝念北地将士尚在浴血奋战,便免了乐舞。如此一来,宴席上无人扫兴,世人便需多说些话儿。但是帝后在上,即便是公主王爷也不敢像平常人家那样谈笑打趣,闲话之间,不免又提及待嫁的嘉德公主和年后即将与高妘结婚的永安王。
过了小年,除夕便眨眼即至。
孟皇后自腊月初便身材有恙,至小年后才算精力起来,将宴席办理得妥当。
芥蒂与负气皆消匿无踪,她的态度折转,定王亦觉心软,低声道:“那天是我行事莽撞,弄伤了你。丽华的话只是引子,是我想起畴前高元骁对你的胶葛,才难控情感。阿殷,我今后再不会如许。”
直至宴席散时,永初帝才叮咛太子和定王留下,撇下世人,独独带两人往御书房去。
谨贵妃面色稍动,看向定王时,毕竟是强忍着没接话。
垂垂的,话题就被孟皇后转到了定王身上——
永初帝举杯的行动顿住,侧头看她,“如何说?”
阿殷同定王步入内殿,里头虽也拢了火盆,到底平常来的少,屋内冷僻,比之别处稍寒。她紧了紧身上披风,定王瞧见,便扬起背上大氅,将阿殷裹入怀中。
他的脊背笔挺,语气笃定,半点不留余地。
定王沉默归坐,劈面太子倒是低头喝酒,面露笑意。
“他也没偷懒。”永初帝笑了笑,睇了谨贵妃一眼,可贵的暴露笑意,“这些天军政之事,玄素帮朕解了很多困难。”
阿殷“嗯”了声,稍稍踮脚吻在定王唇上,“我气的不止是这个。殿下待我好,总会有人不忿,现在只是丽华,将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谗言。殿下倘若不能辩白真假,起码也该给我分辩的机遇,说清原委。那晚殿下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使性子,我问的时候又不肯说启事,叫我满头雾水又不知从那边罚辩,这才是让我惊骇的。”
“是我忽视。”定王自嘲般勾起唇角。他自伶仃开府以来,身边就只仆婢和王府属官,他本就脾气冷僻内敛,更是惯于号令旁人行事,任别人如何测度,也懒得解释来由。这臭弊端带到阿殷身上,确切不好,遂在她唇上一啄,“今后必然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