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俄然轻松一笑:“我晓得他不会像福临一样。”她身后窗中透出晌午后的春光明丽,照着她身上宝蓝福寿绣松鹤的妆花夹袍,织锦异化的金线出现刺眼的光芒。她凝睇着那光辉的金光,慢条斯理伸手捋顺了襟前的流苏:“我们也不能让他像福临一样。”
太皇太后向苏茉尔笑道:“你瞧这孩子,晋她的位份,旁人求之不得,独独她像是唯恐避之不及。”转过脸对琳琅道:“你前儿做的甚么花儿酪,我这会子怪想着的。”琳琅答:“不知太皇太后说的是不是芍药清露蒸奶酪?”太皇太后点头道:“就是这个。”琳琅便浅笑道:“我这就去替老祖宗预备。”福了一福,方退了出去。
佟贵妃与他是中表之亲,现在中宫之位虚悬,天子虽无再行立后之意,但一向对她格外看顾,常日里相敬如宾。她到了此时方模糊感觉,天子待她虽是恭敬,这恭敬里却总仿佛隔了一层。听他随便唤琳琅去倒茶,蓦地里感觉,在这暖阁当中,这个位份低下的朱紫竟比本身这个贵妃,仿佛与天子更加密切,本身倒仿佛像是客人普通,心中欣然若失。
实在天子本不肯去见端嫔,还是佟贵妃亲身去请旨,说:“端嫔至今不肯认罪,每日只是喊冤。臣妾派人去问,她又甚么都不肯说,只说要御前重审,臣妾还请皇上定夺。”天子本来讨厌端嫔行事恶毒,听佟贵妃如此陈情,念及或许当真有所委曲,毕竟还是去了。
太皇太后“哦”了一声,像是有些感慨,说:“一日伉俪百日恩,去见一面也是应当。”转过脸来将手略抬,琳琅忙奉上茶碗。窗外斜晖脉脉,照进深广的殿里,光芒便暗淡下来,四周苍茫暮色渐起,远处的宫殿笼在霭色中,西窗下日头一寸一寸沉下去。薄薄的并没有暖意,寒浸浸的倒凉得像春季里了。她想着有句云:东风临夜冷于秋。本来前人的话,公然逼真。
琳琅本立在大案前抄《金刚经》,听到崔邦吉通传,忙搁下笔迎上前来,先给佟贵妃行了礼。佟贵妃不想在这里见着她,倒是不测,不及多想。天子本坐在西首炕上看折子,见她出去,天子倒下炕来亲手搀了她一把,说:“你既病着,有甚么事打发人来回一声就是了,何必还挣扎着过来。”
太皇太后道:“我瞧这中间定另有我们不晓得的古怪,不过依我看,她现在倒只像想自保。这宫里想站住脚,并不轻易,你不去惹人家,人家自会来惹你。特别天子又撂不下她,她晓得那些明枪暗箭躲不过,以是想着自保。”叹了口气:“这虽不是甚么好事,可迟早我阿谁痴心的傻孙儿会明白过来。比及连自欺欺人都不能的那一天,还保不齐是个甚么景象。”
她就势半跪半坐在脚踏上,轻声道:“那是因为她们看重皇上,内心惦记皇上,以是才会去算计旁人。”天子“唔”了一声,问:“那你呢,你如果看重我,内心惦记我,是否也会算计我?”
天子却不在乾清宫,下朝后直接去了慈宁宫。佟贵妃只得又往慈宁宫去,方下了舆轿,崔邦吉已经率人迎出来,先给佟贵妃请了安,低声道:“贵主子来得不巧,太皇太后正歇晌午觉呢。”佟贵妃不由停下脚步,问:“那皇上呢?”崔邦吉怔了一下,立即笑道:“万岁爷在东头暖阁里看折子呢。”佟贵妃便往东暖阁里去,崔邦吉却抢上一步,在槛外朗声道:“万岁爷,贵主子给您存候来了。”这才打起帘子。
端嫔仍居咸福宫,由两名嬷嬷伴随,形同囚禁。御驾前呼后拥,自有人早早通传至咸福宫。端嫔只觉望眼欲穿,心中早就焦炙如焚。但见夕阳满院,其色如金,照在那影壁琉璃之上,刺目夺目。至窗前望了一回,又望了一回,方闻声敬事房寺人“啪啪”的击掌声,内里宫女寺人早跪了一地,她亦仓猝迎下台阶,那两名嬷嬷,自是亦步亦趋地紧紧跟着。只见天子款步缓缓而至,端嫔勉强施礼如仪:“臣妾恭请圣安。”只说得“臣妾”二字,已经哭泣有声。待天子进殿内方坐下,她出去跪在炕前,只是嘤嘤而泣。天子本来预备她或是痛哭流涕,或是苦苦胶葛,倒不防她只是如许掩面饮泣,淡然道:“朕来了,你有甚么委曲就说,不必如此惺惺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