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思神女迹,一晌梦中来。
鸳鸯还要再劝,瞧瞧眼下来宾满席,却怕宝玉闹将起来,遂向湘云、黛玉笑道:“可劳烦女人们瞧着点二爷。”
鸳鸯先听她几人提起自个儿名字时,就不由竖了耳朵听,心下想着若今后改了名,就真是宝玉屋里的人了,内心不知怎地有些不大甘心起来。只是宝玉问到面前,她却只能垂了眼道:“但凭二爷作主。”
宝玉叹了口气,“琼卿身子有恙,似本日这等竟出不得门,倒让我非常放心不下。……”
长辈们离了席,虽有管事的媳妇在旁相陪,桌席间仍有细细的群情声响起。湘云与宝玉一时都有些无所适从,黛玉想着自个儿是外姓人,倒不好出这个风头,三春是府里的女人,出来撑撑场面倒是合适,只是坐得离她太远……她这厢还在想呢,却见薛阿姨打那边席上拉了探春起来笑着与从来宾分辩道:“原都说大女人是最有孝心的,本日她父亲的寿辰,也不知她送了甚么礼来,我们且等一等,也瞧个奇怪。”本日请的本就是本家的远亲与极要好的亲朋,薛阿姨此话一出,世人苦衷皆是必然,倒也不再群情,均埋头旁观。
2、 (清 吴蹇 《扶风传信录》中摘 许丹忱诗)
正在极热烈时,却见个管家模样的人一起仓促打内里跑出去,贾母见不得此等镇静,不由就停了著问道,“出了何事?”
“二哥哥常日里读过那很多书,这一肚子的典故还不敷用?”湘云也讽刺道。
待得世人辞毕,屋中没了旁人,宝、黛、湘方上前簇了贾母安坐。他们方才已听李大嫂子说了原委,晓得内侍传旨贾政入宫见驾,政老爷已换了官服进宫去了,只不知……天威向来难测,休咎自古无常。满房后代人一时都都失了主心骨,连贾母也惶惑难定。
“女人,十一太太要进二门了。”紫鹃上来悄声回道。黛玉起家告了罪,往二门迎去。
黛玉厥后听湘云说了委曲,倒是暗叹世事难料。她给紫鹃改名时,恰是如宝玉所想,取杜鹃叫声为“不如归去”之意,内心只想早早结了这宗孽缘官司,离了贾府这是非地回家去。现在宝玉将鸳鸯改作青鸾,黛玉第一声听在耳里时,不知为何却想起了几句杂诗来――“灵琐知那边,青鸾杳不回。还思神女迹,一晌梦中来。”*2她只悄悄想道:若世事仍若影象当中的结局,他年她与宝玉真又人鬼殊途,天上地下,宝玉纵是有这青鸾,纵是在梦中,她也毫不会与他相见的。*3青鸾,倒是获得好名字呢。
宝玉嘴里念叨道:“鹦哥,紫鹃,鹦哥能言,却并非是只会念‘不如归去’的子规呀,‘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穷好,犹道不如归’*1,林mm取这个‘鹃’字也是太悲了些……鸳鸯,鸳鸯,不若改成红雀好了。”(子规即杜鹃)
贾府里的端方原是极重孝道的,就是长辈跟前的主子也都要礼敬些。这长辈送的主子自也不好与长辈唤得一样,这内里的意义倒跟写字读文时要避讳长辈名讳的意义相仿,是以宝玉会将珍珠改成袭人,黛玉要将鹦哥另唤作紫鹃。
紫鹃不明就里,只得笑应了。
黛玉见是宝钗、探春送了湘云返来,遂起家笑着相互行了个蹲礼,黛玉不欲宝钗晓得他们在议论一个外男,遂笑着抢过话头道:“他又在想给鸳鸯改个甚么名好呢。都好些日子了,也没想出来,偏这会子又念叨上了。”
中秋礼品,不能不送!!
贾母心下也是一惊,不知出了何事,但是大孙女有何不当……面上却尽管平静地让了让客,自带着媳妇、孙媳妇畴昔外厢,以备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