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看他一眼,默不出声。信王又道:“臣弟一早听着太病院几位院正都被请了去了?”
碧月打外头掀了帘子出去:“就晓得又编排我呢!”
且说宝钗此前也曾进宫应过选,见地过天家繁华,此番金凤正鸾劈面,比旁人更多几分感到。元妃身上的金黄蟒袍,袍上的鸾凤和鸣灯节补,发间的九翅凤钗,额间滴缀的双联珠,旁人或许不知,看在宝钗眼里都是活生生“身份”二字。想来本身在宫里时,元妃如有本日之盛,必当惠及,何如何如。
天子恍然道:“本来是小林探花的令媛,怪道如此才学,公然书香世家。”元妃欲引他细看宝玉之作,却未再得甚明赞,又坐了半晌,道是另有奏折批阅,晚些时候再来,便又摆驾自往甘露宫去了。
常嬷嬷笑道:“这平常日子是傻大胆,到了见天家威仪的时候立马胆缩了,倒是个识时务的。”
闫嬷嬷却蹙了眉,想了想道:“‘天家尚无此物’,如许的话向来都带不来功德。”
李纨见她生忧,笑道:“嬷嬷,县官莫管州府事,你只一味想这些何为么。”闫嬷嬷一深思也有事理,便一笑作罢。
宝钗声色不动,倒是把几人的话听了个一字不漏,不免在内心叹一声,本身那点道行实在参不透这深宫里的曲奥。
元妃心中欣喜,当日特命宝玉当席一人独作几首,便是为了造出荣国府少年公子多才调的名声来,人的名树的影,今后真要举业,也多两分加持。如果天幸哪日能得了圣上青睐,金口玉言一句半句的,或者就省下了半生苦熬,岂不妙哉?却没想到这一日来得如此之快,忙亲手将卷册展开,一一指给天子看。
执事寺人出去,跪着将几家娘娘家里来太病院请人的事由委曲禀报了,天子点点头:“拟个票据来,各家赐些得用的药材下去。”杨奇承诺一声自去筹划。
黛玉方才见王夫人呈上那《晓春图》便暗自撇嘴,心道公然是个内里藏奸的,好长远筹算,竟是这么个主张。少年意气,便想着要寻着机遇一展才调将世人赛过,才得见临场真才实学。却未想到元春只令作一匾一诗来,又不好违逆,倒似一鼓作气却无处可泻了。胡乱作了便去宝玉处玩看,见他正搜枯肠,便干脆替他作了一首。小儿之行,那里瞒得过旁人眼来,只他二人夙来靠近,常日里代写功课之事亦多,此时更无人计算了。
元妃笑着回道:“家中兄弟姐妹对景吟咏,臣妾令人誊抄了,闲时拿来看看。”
元妃一手搀了贾母,一手搀了王夫人,别府经年,眼看祖母娘亲春秋已添,念及这步步行来不易,思亲念家之心伤,一时百感交集,只相顾垂泪。世人对景皆生感慨,哭泣无言。半日,方略回过神来,安慰着请元妃落座,再逐次见过。又待两府下人在内行了礼,才又召薛阿姨、宝钗、黛玉几人进见。一时执事寺人、彩嫔、昭容等各侍从都往别室去了,只留下几个亲信寺人承诺,方得深叙。
宴间乐起,贾母等人鄙人头作陪,匙箸间也百般端方,心机倒不在菜色上。
元妃看时,倒是黛玉的那一首应制之作连同她替宝玉作的那首“杏帘在望”。因笑道:“恰是臣妾表妹同幺弟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