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0章 碧血剑(60)
袁崇焕在报功的奏章中,力称功绩最大的是满桂。[66]他和满桂向来很有定见抵触,但在奏章中力称宁弘远捷以满桂之功居多,可见光亮磊落,至公忘我。
天启天子熹宗捉了几年迷藏(他初做天子时,爱和小寺人捉迷藏),做了几年木工(不是做天子),天启七年八月,在二十三岁上死了。
皇太极清算好了军队,转而去攻宁远。
七月,袁崇焕达到北京,崇祯[75]召见于平台,那是在明宫左安门。[76]崇祯见到袁崇焕后,先大加慰劳,然后说道:“建部跳梁,已有十年了,国土沦亡,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统统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不过他对于天启天子,还是非常感激的。他本来是一个七品知县,自天启二年到七年夏天,短短的五年半之间,几近年年升官,中间还跳级,直升到“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实在算是飞黄腾达。他自发升官太快,曾上疏推却。他说在同中进士的诸同年中,官职最高之人和他也差着好几级,为了要做部下武将的表率,请天子收上升赏的成命。天子批覆说:你接连三次谦辞,品德很好,但你功绩大,升官是应当的。[70]
闲坐了无事,安排去作诗。
袁崇焕在政治上属于魏忠贤的敌对派系。他中进士的主考官韩爌、保荐他的御史侯恂等都是东林党的巨擘。袁崇焕当然不肯剥削军饷去贡献魏忠贤。但为了大目标是守御锦州、宁远,他也相称的勉强责备。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拥戴,立即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弘愿没法得伸,是以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这座生祠,圣旨落款曰“懋德”。
此次满桂带领明军在城南二里布阵,城墙下环列枪炮。皇太极佯败,想引明军来攻,然后伏兵齐起。但明军没被骗,守垒不追。皇太极因而回军再战。
一椎如许大,误中亦由天。
他在回广东故里途中,颠末大庾岭时写了一首诗,感念天启对他的知遇之恩。[71]贰心中明白,天启是个昏君,但是对待本身实在很好。
袁崇焕应崇祯的征召上北京时,他在广东的朋友们替他饯行。画家赵惇夫画了一幅画,图中一帆远行,岸上有妇女二人、小孩一人相送。陈子壮在图上题了四个大字:“肤公雅奏”,“肤公”即“肤功”,庆祝他“克奏肤功”的意义。图后有很多人的题诗,第一个题的就是陈子壮。这幅画本来有下款,厥后袁崇焕被正法,下款给保藏者挖去了,多次易手流转,到光绪年间才由王鹏运考明本相。一群广东文人厥后将图与诗影印成一本册子,承一名朋友送了我一本。原图目前是在香港。
守军又以葡萄牙大炮轰击,击碎清方大营帐一座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杀伤清兵很多。明方的陈述说,皇太极宗子召力兔贝勒胸口中箭,另一子浪荡宁古贝勒在阵上被明军射杀,又杀固山(领七千五百人,相称于团长)四人、牛彔(领三百人,相称于营长)三十余名。这陈述失之夸大,究竟上并无皇太极的儿子在此役中阵亡。但清方记载中也说:济尔哈朗贝勒、萨哈廉贝勒、大将瓦克达、阿格等均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