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拳中以内劲,最后练之,人不知其以是然之理。因其理最奥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端方。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行动合于端方,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天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常不练时,乃至方练完收势时,口要闭,不成开,要不时令鼻孔出气。说话、用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以外,总要舌顶上腭,杜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行动,要合不于端方,高低不齐,进退步法庞杂,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乃至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分歧端方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
1、三层事理
2、暗劲
七则
拳经云:“高低相连,表里合一”。俗云高低是头足也,亦云手足也。按拳中事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高低相连,心肾订交也。表里合一者,是心中神意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订交,归于丹田当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高低相连,手足自相然顾,合表里而为一者也。
此九根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能够九个泥塾,或木塾,将竿插在内,能够挪动练。用时可漫衍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便利,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漫衍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围走之亦无不成。总而言之,老是有竿练之为最妙,此法走练,开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之路,反之九八六五四三二一。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方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方九个门。要练谙练,不管何门,亦能够起点,要之归原,不能分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之按一至二,二至三,至九,返之九至八,八至,又还于一之数。此图一圈一根竿也。一至九,九返一,即所行之路也。名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
3、三种练法
拳意之大道,大抵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定名,数理兼该,顺其人动之作之天然,制成法例,而人身材力行之。前人云:天有八风,易有八卦,人有八脉。拳有八势,是以拳术有八卦之窜改。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有九野,地有地府,人有九窍,拳有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九宫者,有方之义焉。前人以九府而作圜法,以九室而作明堂,以九区而作贡赋,以九军而作阵法,以九窍九数(九数者,即九节也。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三三共九节也)而作拳术,不过用九,其理亦妙矣。
其姿式当中,非身材两腿站均当中当中也。此中是用端方之法例,缩回身中狼藉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天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当中,亦谓之道,心是以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以是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天赋之真意,则身材手足行动即无形之物,谓以后天。今后天合着端方法例,描述天赋之真意,自最后还虚,乃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后积储之真意与气,乃至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以内劲也(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情势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行动应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行动应用,亦皆年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行动应用无有端方而不能整齐,所传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应用之情势入于端方当中,四脚行动而不狼藉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乃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应用,无分歧道矣。以别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应用,奇妙不测之神情。但是本身并不知其长于拳术也。因行动应用皆是平常之事理,无能人之所难,以是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情势简朴而不良于观,乃至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事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例,本身专好刚毅之气,身外又务奇特之形,故毕生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是以好高务远,看理偏僻,以是拳术之事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