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武门 > 孙禄堂武学录之拳意述真(无兴趣者勿入)

我的书架

十二则

三则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行动,顺厥后天天然之性,由壮而老,乃至于死。通家逆运天赋,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天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式:两足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天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天然之真劲,亦谓人之赋性,又谓之丹道最后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里之意义,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学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天赋之气相合也。

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鞭策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成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去下按物普通。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动静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不异。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二则

九则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分歧。前一层是明劲,无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无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义,便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浮泛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挨次,即一气贯穿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形意拳术有三层事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

拳术之道,要本身熬炼身材,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较,则非易事。第一用心谨慎,要知己知彼,不成骄贵,骄贵必败。若了解之人,久在一处,所练何拳,艺之深浅,相互皆知。或喜用脚,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抵。谁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了解之人,初度见面,相互不知所练何种拳术,所用何法。若一比武,其艺浅者,自主时相形见绌。若皆是明手,两人相较,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见面先察其人精力是否虚灵,气质是否薄弱,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谈吐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情形体行动是否符合,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抵矣。及相较之时,或彼先动,或己先动,务要辨阵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

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六合天然之数,禹之范,大挠之历,皆贤人得于六合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应用之神妙,窜改莫测。此图之道,佳耦之愚能够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贤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情势,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开初练之,处所要广大,竿相离要远,约莫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不足,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垂垂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来往,形如流水,扭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绕转之情势用十二形:或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拔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矫捷。

推荐阅读: 重生:娇妻有点甜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圣手医仙     吻你着了火     恶魔总裁:女人,再敢逃婚试试     新店开业我的超市商品百倍增幅     公主娇娇     公主,上将军     侧妃在上     搬砖之王     龙武战神1     我反对这门亲事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