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既然感觉有这苗头,程平不做点甚么是不会甘心的。她与李县丞等商讨,把一部分存粮卖了,去泽州购买抗涝早熟的稻种来,“若果然雨水多,百姓种这稻子还能保几乎。”
程平不答复他,反而中老年带领上身,语重心长地说:“齐同啊,年事也不小了,抓紧啊。”
这不是个能靠贴布告和一级一级开会就处理的事,程平让李县丞看家,带着赵主簿一个乡一个乡地跑,布告贴在村口,又亲口跟百姓们安利优惠政策并作出种甚么稻收甚么税的承诺。
刚来到街上, 便碰到白直。
方录事比程平高一头、大十几岁,对这位小下属却非常恭敬,他微躬身笑道:“必不负明府所托。”
程平看看白直,笑道:“要那么多干吗?有一条便足矣了。”
过完了人困马乏的上元节,歇息没几日,春耕就该开端了。
米南作为小高地,又新疏浚了河道,环境倒还好,特别之前换了新稻种的,这时候都念起佛来,“神佛保佑,幸亏当时听明府的话,换了种子!”而那些没换种的则哀叹抱怨,传闻另有伉俪俩是以打起来的。
“可有甚么事情?”程平问。
白直一身官服, 挎着腰刀, 带着几个衙役正在巡城, 瞥见程平过来,便立在街边等着她。
揣摩了揣摩,程平捂住本身摇摇欲坠的节操底线,到底没掉下去。
白直点点头,目送程平主仆。细雪里,灯火中,她举着伞远去的身影带着点文人特有的萧肃萧洒。
白直挑眉:“哦?听这意义,明府莫非已经故意上人了?”
程平仰仗着修河积累的威望和优惠政策,再加上这点跑断腿的诚意,终究让购入的新稻种都种在了米南的地里。
听李县丞说得随便,程平便晓得他没往深处想,这不但是种子差价那点事。劝农夫种这类经济代价低的,纯靠政令是不可的,还要用经济手腕,比如承诺他们以这类下品稻充上品稻交税――但上交朝廷的但是上品稻,中间的差价,都得县衙出。
程平笑笑,跨过戒栏,走去常平义仓。管仓储的方录事在这里坐镇,看程平来了,赶快迎出来,说两句吉利话,然后汇报导:“按明府交代的,要紧的处所竖了戒栏,又派了活哨巡查,明府放心。”
全部县衙,乃至全部米南都在存眷着气候环境,闲人们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聊气候,传闻县里赌坊开了大局,赌本年会不会有涝灾。
内里细雪纷繁,程平坐在榻上, 内心想着事, 拿勺渐渐地吃面蚕汤。
时候进入三月,有钱有闲的仕女郎君们都在考虑上巳节玩耍的事,程平却驰驱在田间地头――腐败前后恰是早稻莳植的时候。
怕出事,粮仓这片又比较偏,程平干脆把义仓前后的小街都戒了严。
到七月初,早熟稻方才收割结束,普通的稻谷将熟未熟的时候,江南多地,普降大雨,一下就是半个多月,田间到处一片汪洋,时隔二十七年,严峻的江南涝灾又到临了。
上元节红男绿女上街赏灯,本乡风俗,女郎若对哪个男人成心,便送他红豆腕串,或者坠了红豆的结实、香包、罗帕之类。有轻浮子过后会在一起比谁收到的红豆串子多。
这时候没有气候预报,对气候的瞻望端赖经历,精确率没法说。程平又去咨询了一些积年的老农,有以为本年或许会水涝的,有以为年初水多没甚么要紧的,另有个说了句民谚“年初涝,年末旱,一年白忙干瞪眼。”
看程平蝎蝎螫螫盘桓焦炙的模样,李县丞道:“那便按明府的主张,去换些来就是了。”最大不了就是亏一点财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