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兰陵风流 > 第一九O章 站位

我的书架

按说甲姓世家在官方的名誉都很高,这类幸灾乐祸就有些不平常了。固然世家不乏巧取豪夺、逼迫良民之事,但首尾都清算得洁净,面子上抹得光,恶事很少鼓吹开去,加上各个世家平时重视做善事,比如修建善堂扶养贫弱及孤儿,每逢荒年雪季搭粥棚济穷户等等,在官方口碑都不错,有声望又有德望,即便偶尔呈现背后唾骂世家的,也如大海中的浪花般,很快淹没下去。

京兆杜氏积累的名誉就这么霹雷隆的垮塌了。

坊间百姓谈起杜家都幸灾乐祸的说“杜家此次栽了,栽得比陆氏还惨……”人家陆氏家主好歹没贬到边僻之地任刺史。

萧琰晓得的内幕当然更多,因为她有一个“事事通”的母亲。

韦苍当然晓得其中隐蔽,但这盘棋,以天下为局,却不能与天下人说,族里人应当晓得的,是他们韦氏的好处,以及为了好处,他们韦氏应当的站位和接下来行动。

贤人利索的接了刀子,大发雷霆,斥责杜策身为长兄如父,教弟不严,纵其谤毁皇族,孤负君恩,而身为家主,又律家不严,放纵后辈逼迫百姓,不严惩何故彰显皇室庄严,保护国法之威?尚书令魏重润、门下侍中崔希真、门下左卿邵崇廉等位高权重的大臣也当即补刀,进犯杜策立家不严,持身不正如此。当然,也有为杜策讨情的世家大臣,但最多只能以杜策身为家主不知情为由,为其摆脱“纵下”之罪。但身为吏部右卿,这个“不知情”就是大过了,连家里后辈放肆违法都“不知情”,又怎能当得起吏部右卿之职,监督、考核百官?贤人当殿罢去杜策吏部右卿之职,贬其为黔安道遵州刺史,又从国公降为新野县侯。

京中的群情纷繁当然传到了天策书院,书院讲授没有封闭的,都是“知闻天下,事事体贴”,学子们当然也在群情。作为皇室后辈,群情是一面倒的,即便支撑齐王的,在公收场合也不能不鞭挞杜家。

杜筠判罪的第二天,荆国公杜策就在朝上被御史大夫谢迥上章弹劾“家风不正,教弟不严,不堪为百官榜样”,紧跟着,又义正词严的举证弹劾杜家贱价强夺民田、民宅,不肖后辈欺男霸女弄出性命案等十几桩犯警事,朝堂上一片哗然。

沉重,是少数人的担当。

京兆韦氏的反应,仿佛比京中哪一个世家都快,在杜策贬官旨意下来的第二天,韦氏就在樊川别院召开了一次首要集会,参与集会的都是族中骨干,也有几位被视为父辈交班人的年青俊才后辈,此中有韦蕴的宗子韦应齐,代替父亲列席。

杜筠也不敢不认这个罪,他不认,这个“教唆”罪名就会落到他的远亲兄长——杜氏家主荆国公杜策的头上:他是顺从家主指令行事的协从犯。与本身的身家出息比拟,当然是家主更首要,这个轻重衡量不需求多考虑。

韦杜是京兆两大本土世家,祖业在长安,根底在京畿道,现在杜策被贬阔别京畿,就算他掌控力再强,也有鞭长莫及之危,久而久之,不说对内部应变,内部民气也要出题目了。

“……现在杜松茂入狱,杜氏已失一臂;杜正谋(杜策字)被贬黔安道,阔别京兆,一南一北,相隔几万里,对京兆必然掌控不敷……杜氏民气不稳,而这,恰是我们韦氏的机遇。”

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父亲从河西写来的信。

现在听家主这么一讲,那就是肯定了他们的猜想!

跟着朝报以及比朝报更快的动静从京中递出,能够想见,各地慑于杜家的前车之鉴,不管之前是当真禁谣的还是对付了事的,此时都必须打起百倍精力,想必过不了多久,便会如河西与京中般,儿歌伪谶言不会再传播,而京兆杜氏就成了那顶锅的,被百姓黑到底。

推荐阅读: 文字游戏     史上最强帝尊     农家有女串串香     超凡大宝鉴     毒妃重生:盛宠太子爷     帝少追爱:女王别想逃     大唐龙雀卫     老婆粉了解一下[娱乐圈]     她美貌无双     我的长腿女友     金牌制甲天后     龙鳞一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