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追光者 > 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子的才情风华

我的书架

徐祯卿本性聪慧,学文于吴宽,文学才调横溢,特别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示超卓。他初期诗作仿照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气势,16 岁时着有《新倩集》。弘治八年(1495 年),17 随的他入长洲县学。固然才调出众,但他暮年在科举之路上却多次受挫,曾因读《离骚》有感而作《叹叹集》。

沈九娘对才调横溢的唐伯虎心生倾慕,英勇地向他表达了愿结连理的情意。当时情感降落的唐伯虎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老友王宠也经常布施,并与他艺术交换参议。唐伯虎的女儿嫁给王宠之子王阳,女儿出嫁后,唐伯虎便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六如居士”这一称呼来自《金刚经》的最后一句:“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回到故里后的文徵明,整天与笔墨为伴,借书画自娱,还修建了玉馨山房,以艺文会友,享用隐居糊口。这一期间,他少了庞大琐事的困扰,心无旁骛,用心于书画创作,迎来了书画生长的黄金期间。

唐伯虎的糊口非常凄苦,暮年更是贫困得志,病魔缠身,作画力不从心,依托老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布施度日。

六月,父亲文林病逝于温州,文徵明携医前去,却在到达时父亲已归天三日。他回绝了世人筹集为父亲办丧的财物,亲身将父亲棺木运送回故乡。而后两年,他在为父亲守丧和读书中度过。

正德五年(1510 年),因一次失囚事件,他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前期的徐祯卿信奉玄门,研习摄生。

文徵明三岁时便随家去了温州,他开蒙极晚。七岁才气站立,母亲祁氏去世,他由外祖母、母舅等扶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的文徵明方能清楚开口说话,随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他开端闪现出聪明才干,酷爱古文,偶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姑苏居住,因其超卓的古文功底,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平辈的唐寅,还跟从都穆学诗。

文徵明为祝允明草书《赤壁赋》、米元晖《湘江烟霭图》作跋的同时,也完成了行书《千字文》的誊写。

唐伯虎自幼聪明,入塾苦读,成化二十二年(1486 年),16 岁的他插手秀才测验,勇夺第一,成为姑苏府府学附生。

这年春季,文徵明初次前去应天府(今南京)插手乡试,未能落第。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群情,熟知元、明朝旧事,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一同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去滁州看望父亲文林,并结识了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后拜其为师学习书法。李应祯看出他在书法上的潜力,将本身的心得和笔法传授给他,并警告他书法不成死随前人,要制止“聪达者病于新巧”和“笃古者泥于范围”这两种偏向,这番教诲对文徵明影响深远。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仲春二旬日,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参与修撰的《姑苏志》胜利。同年,沈周将本身临摹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赠给他。次年,其兄文徵静碰到难事,文徵明千方百计为兄解难,数月时候废寝忘食,终得保全。

徐祯卿的诗歌气势清爽明快,情韵动听,其绝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广为歌颂。他还着有《迪功集》,《谈艺录》重在阐述“前七子”文学复古的论调,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荐阅读: 我的清纯校花老婆     大王叫我来守夜     火影之制霸系统     男人都是孩子     猎杀主角计划     逍河耀九天     嫡女重生:王爷嗜宠神医妃     乡村妖孽神医     人鱼恋爱法则     与你寄余生[娱乐圈]     龙血丹帝     都市之修仙高手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