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续宾在霸占桐城以后,与众将商讨进取舒城及三河,部将丁锐义等人以为雄师一起攻城拔寨,已是强弩之末,应当当场休整,等候救兵再择机而动。而以曾国华为首的诸将以为“军锋不成顿”。曾国华是曾国藩六弟,素与李续宾意气相投,又跟他是后代亲家。曾国华的设法,与李续宾长驱直入、以奇兵拿下庐州的初志分歧,因而李续宾决定持续进军安徽中部。
李续宾站在砖垒的最高处了望,十里以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承平军的人马,并且承平军合围以后,将丰乐河的河堤掘开,河水将圩田灌成了水洼,湘军突围举步维艰。同时,承平军把火把投掷到湘军的帐篷上,因为帐篷被雾气浸湿,没有扑灭。湘军炮弹罄尽,就用破裂的铁锅、瓦片代替,开炮反击。
11月15日凌晨,立冬不久,一场大雾囊括了安徽中部,巢湖平原雾气沉沉。庐州西南的三河镇到金牛镇周遭30里,更是被大雾裹得严严实实,天涯莫辨,正如此时此地,身处十万承平军包抄里的五千湘军,面前危急重重,却不知前程。
11月14日早晨,李续宾批示湘军七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奔袭金牛镇,第二天拂晓时在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与陈成全的军队交火。湘军此次出动的都是营中精锐,两边甫一比武,承平军佯装败退。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听到三河镇方向的炮声隆隆,率部摸到了疆场,三河镇守军也倾巢而出。李续宾的大营被团团包抄,承平军的炮火打过来,把湘虎帐房里的炊具炸得稀烂。
但比李续宾更年青、长于杀回马枪的陈成全,也明白战事瞬息万变、早一天就是胜利的事理。他早就号令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造城,城墙选址在河道最狭小、圩埂最宽广的小南河北岸,东面、北面的杭埠河和丰乐河河道宽广,觉得天险。蓝成春还不放心,又在小南河南北两岸的圩埂上,制作了9座砖垒,南岸7座,北岸2座。造城工程,耗时一个月零三天,征用了一万多民工。为了供应城墙和砖垒的石料,三河周边的古刹、牌坊几近被拆光,浅显人家的石磙、石臼、石门槛、砖墙及坟头石碑都被强行拆送筑城。
突如其来的大雾,给试图突围的湘军蒙上了一层灭亡的暗影。
李续宾知败局已定,写下了遗疏稿,又草草写了几里手信,将其交给部将周宽世,叮嘱他突围后,带给在湖北的弟弟李续宜。随后,李续宾仗剑怒马出,僚佐以下从者六百余人,赴贼深处:“兄弟们,奋力杀贼!”
清廷日夜担忧承平军自庐州北上北伐,将皖北一带视为亲信大患。各处所官守土有责,非常需求勇猛善战的将领,是以因霸占九江而升任浙江布政使的湘军统领李续宾,威名显赫,成了各方抢手的“香饽饽”。浙江方面的官员再三要求朝廷派李续宾部入浙,湖北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则但愿李续宾部帮手湘军先安定安徽,这与咸丰帝的设法不谋而合,遂号令李续宾留在湖北,图谋全部安徽。
“先清皖北,再图皖南”,是曾国藩的既定计谋。但只用了一个月时候,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就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于1858年11月初,到达安徽中部,将近八千湘勇屯兵庐州三河镇,与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部的承平军虎视眈眈。
三河镇,这处广袤平原中河汊环抱的小镇,北倚丰乐河,西面和南面有小南河、杭埠河交叉,周边是大片广袤的圩田,一望无垠。承平军1853年就占据三河,将它作为承平军供应天京的粮仓,以及守御庐州的首要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