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得知胡林翼要回家,哀恸慎膺,减食数日,但他也没有体例,他率部敢往福建途中,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只好低三下四写信给官文,让他速速出兵救济。
“先清皖北,再图皖南”,是曾国藩的既定计谋。但只用了一个月时候,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就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于1858年11月初,到达安徽中部,将近八千湘勇屯兵庐州三河镇,与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部的承平军虎视眈眈。
李续宾在霸占桐城以后,与众将商讨进取舒城及三河,部将丁锐义等人以为雄师一起攻城拔寨,已是强弩之末,应当当场休整,等候救兵再择机而动。而以曾国华为首的诸将以为“军锋不成顿”。曾国华是曾国藩六弟,素与李续宾意气相投,又跟他是后代亲家。曾国华的设法,与李续宾长驱直入、以奇兵拿下庐州的初志分歧,因而李续宾决定持续进军安徽中部。
在湘军大肆打击三河镇核心的当天,陈成全绩率雄师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李秀成也率部赶到时,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四周的承平军达数万,和李续宾部湘军比拟,人数占绝对上风。
面对簇拥而至的承平军救兵,曾国华感受不妙,在军帐中商讨对策时对李续宾说:“贼人像麦子,割完一茬又长出来。貌似还越来越多,我们不如退守桐城。”
不过,心机周到的李续宾,也一向在揣摩:为何承平军会在河的南北两岸都设立砖垒?莫非是专候我们渡河后包抄后路?因而,他将主力北渡的同时,将南岸的砖垒拆去,号令部将李续焘驻守南岸――李续焘是他的族弟。
李续宾但愿出征安徽前能回家探亲一趟,一向未能成行,厥后他又想把父母接到军中奉侍,父亲以“乐山川居,不喜都会”婉拒。在朝廷圣旨的再三催促下,李续宾决定遵循曾国藩的摆设,“先清皖北,再图皖南”,率军从湖北解缆,一个月时候,带着8000余人由南往北,深切安徽境内400多里,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