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恒一甩竹鞭:“三娘,我们到家了!”
不过偶然候不得不信命,大明江山确切差点断送在孙氏的儿子朱祁镇手上。一个害死大半朝臣勋贵,被外族绑票的天子,也算是中国汗青上的一大奇葩了。
刘婆子趁着灶膛里的柴火正旺的工夫,宰了一只大肥鸡,烧上一铜壶滚烫开水,坐在墙角烫鸡拔毛。
长工们将桂花搬进院里,堆在地下。
李绮节深思间,牛车已经拐进岔道,驶入李家村。
后代很多学者以为,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长工们听周氏如此说,便又将装桂花的竹筐全都一篓篓搬到房里放好。
李家老宅大门前点了两只大红灯笼,有人站在灯下,朝江边遥遥相望。
眼看中秋快到了,回村探亲的人越来越多,李家村愈发热烈起来。
前人是闻鸡起舞,瑶江县人是闻钟丧胆,每逢选秀,小娘子半夜出逃,已成为县里的常例。
李绮节搀着李大伯跨过大门槛,走进院子,嘴里道:“大伯,我明天去渡口瞧热烈,看到我们潭州府那条专门往顺天府运送贡品的大官船啦,那船帆一伸开,就像一座山,恁般高大!”
周氏叮咛招财去烧热水,又让丫头宝鹊去灶房把煮好的姜汤送到配房去:“你大伯去乡间收桂花了,这几天都是大好天,恰好收桂花,不然等落雨,桂花都不香了。”
潭州府毗邻大运河,能够因为交通便当,这几年采选内监频繁坐船拜访瑶江县城。
如果李绮节没记错的话,郑和的七次出海大部分都在永乐年间。朱棣驾崩后,继任的仁宗以国库空虚为由,命令停止船队再下西洋。直到宣宗年间,郑和最后一次带领船队扬帆出海,以后他未能返回故国,不幸病逝在万里以外的印度洋古里国。
李乙每年中秋都是在乡间老宅过的,李大伯看到李绮节,也没惊奇,点点头,从牛车上找出两枚油纸包裹,“去那里耍了?这是给你们姊妹几个带的云片糕和麻糖糕,拿归去分与mm们一块吃罢。”
李子恒把李绮节抱下板车:“婶子,我明天还得回城呢,先去困觉了。三娘就在家里住下,中秋阿爷和我再返来接她。”
比如朱瞻基的正妃,本来定的是青梅竹马的孙氏,成果朱棣听了个算命先生的话,硬是让秀女胡氏当了太孙妃。朱瞻基即位后,还是把皇后胡氏给废了,另立孙氏为后。
李子恒和李绮节常常陪李乙回籍下李宅小住,一年十二个月,几近有一半时候都在李宅度过。兄妹俩和李大伯、李大婶周氏一向都很靠近。
李绮节一头扎进周氏怀里,抬头笑了笑,她才不怕呢!
周氏一面让宝鹊去煎茶,一面笑呵呵道:“忙了这七八日,本年乡间的金桂全收完了。你们也都该回屋歇歇,明天就不消上工了。”
李大婶周氏听到说话声,笑呵呵迎上前:“可算来家了,船上冷不冷?别着凉了,喝碗姜汤,泡泡脚再困觉。”
李昭节和李九冬是典妾生的。
这日傍晚,青瓦白墙外,一阵清脆铃音由远及近。
李大伯膝下没有儿子,可这小郎君清楚是冲李家而来,不晓得是不是哪家亲戚来串门。
周氏亲身端来热汤、皂角,与李大伯沐浴,因他这几日都在村里人家中困觉,怕人家的铺被不洁净,一并连发髻也都拆开洗了。
李大伯捋捋胡子,笑道:“我们潭州府的官船看着豪阔,实在不算甚么。你如果去到应天府和广州府,看他们船埠泊的那些大船只,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就跟楼宇宝山一样,有一座山那么高,船帆张起来的时候,比瑶江县最大的酒坊还要大,那才叫器宇轩昂咧!当年三宝寺人带领船队出使外洋,好多人翻山越岭赶去看希奇,只可惜当时候你婶子偏巧病了,不然我也能跟着商队去见见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