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混账幺儿苏兴全,气急之时,也曾破口痛骂“别人买条母牛还讨个本,我连个本都讨不到”,言辞不敷平愤,常大打脱手。
到现在怀胎已玄月不足,文紫的肚子早已是圆滚滚的了。
所幸这苏家的婆婆,混账老幺的妈,顾大奶奶,出身秀才之家,是个识大抵、知轻重的人物,斥责吼骂之下,儿媳妇儿总算保得命在,持续过那看不到边儿的苦日子。
向二媳妇儿长长地“嗨”了一声。
“我跟爸说点事,二婶你在这儿陪着会儿文紫。”苏兴富冲着中间的中年妇人说,然后就径直往里屋走去了。
村东山包上有一块巨石,唤作王八石。王八石旁,村东北方向,地名叫做崖屋水,内有阴河之水流淌,冬夏不涸,大旱之年全村便是靠此活命。
向姓人丁薄弱,只要两户,乃是上门半子传下的家业,但向家奶奶年逾九十,全村辈分最长、资格最老。
文紫嘴上欢乐地答允着,心下却有点嘀咕,二姑你又不是不晓得,那混账老幺还要返来呢!
村西南行二里,叫向氏坟,满是山间石凹,再行二里,唤作坟弯槽,老年人讲有牛鬼出没。坟弯槽向东一里路,名叫马家坟,山石缝中多马蛇,马蛇缝旁有天然构成的一对石牛角,吹之响彻三山。
哪晓得,第二天一早,老太奶奶就去了。
文紫眼尖,已然看清了此中一人,就是苏家大哥苏兴富。苏兴富大混账老幺十二岁,山东军队放马三年,返来今后因为是党员在村里做了民兵连长。苏家七爷分炊之时,对混账老幺颇多偏袒,以是苏兴富一肚子定见,几次见了文紫都是吹胡子瞪眼。
西南山区有一贫困村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山连山,水牵水,一个僻静美好的地点。
这旧社会裹脚的臭弊端,老太奶奶天然赶上了,这裹脚痛倒不说,年纪大了脚不长了,疼痛天然就下去了。只是血液不畅通,脚冰冰冷,可贵睡和缓。以是冬至那天,文紫便睡在老太奶奶的脚头,怀里抱着老太奶奶的那双三寸弓足给她暖脚。
宋姓,是二十年前外来户,宋发章和宋发珍两弟兄定居于此。发章膝下无子,发珍膝下四子一女,一子过继给发章,均定居于本村。发章、发珍与苏家七爷同年生人
村庄名唤梅子垭,传言山垭中曾有百年梅树一棵,第一代定居的老祖宗避祸至此,无水无粮,啖梅而活,遂扎下根来。
玄月初八,重阳前一天,夜已垂垂深了。
天不幸见,文紫挨到这第三年,总算大了肚子。自此百口视作金宝卵,就连那混账老幺也循分懂事了很多。
苏姓居首,又分两支,各属分歧祠堂。来自高山上何家庄的苏姓一支,以苏七爷为长,半数人满是他的子嗣。来自低谷里洞坪村的苏姓一支,以苏家阿婆年纪辈分最长。
说来也巧,那苏家老太奶奶,苏七爷的妈。客岁的冬至,被文紫接到混账老幺家过节。冬至一大早,老太奶奶夙起偷那酒桶的白酒来喝,倒地不起,脚一蹬一命呜呼,享年九十有三。
这苏家七爷一支本来人丁畅旺,膝下四子四女。宗子兴富生有两子,年皆二十,学业不成,艺业也不精。二子兴贵做了上门半子,生养两女,虽也随了苏姓,但终归传不下苏家这偌大的门楣。三子兴双幼年致残,未婚。现在,只剩下这已结婚三年的混账幺儿苏兴全。
有人说,这苏家的老屋坐北朝南,背景临水,上应北斗七星的天枢方位,是个绝妙的选址。只不过这风水偏女不偏男,旺女不旺男,以是,这苏家四个女儿都是嫁的好人家,后代成双,伉俪恩爱,四个儿子反倒一个比一个不成器,一个比一个差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