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屁股坐到床头,她抬开端望向刘氏,请愿地笑了笑。
定定地盯着刘氏,她也不焦急挪开木枕,顿了斯须,待瞧够了这小通房满脸的烦恼后,她忽地一抬臂,将木枕挥开。
秋云去送人,半晌才回。进了门,她神采古怪,拉过正玩弄香炉驱着屋里异味的春巧,走到绿莺跟前,主仆三人头挨着头眼对着眼,只听她奥秘兮兮道:“姨娘,那小丫头哪是甚么下人家的孩子啊,你们绝对猜不到,那是府里大女人的独生女!”
王氏就不说了,面团性子,谁都能踹两脚的那种。可刘氏分歧,冯佟氏如果二踢脚,她就是窜天猴,不招她不惹她,她都能跟你撕掰老半晌,更别说惹到她了,能劈面骂你背后咒你一整年都不带重样的。可再是个凶暴性子,在这府里也得守尊卑。千尊万贵的大女人从你这小通房头上抽出个簪子、腕子上撸下个镯子,你不平?不平憋着!
再瞅瞅这屋里,木器、摆件、脂粉,实在比旁人家领着一等月银的大丫环用的强不了多少。如此寒酸了,在冯娴眼里,那也是苍蝇腿上的肉,能刮一点是一点。
接下来的日子她的肚子倒长得慢了些,不似畴前那般,吃得也不吓人了。
冯佟氏把持府里多年,灶房上至掌勺、下至打动手的杂仆,皆看她眼色行事。过了这么久,绿莺晓得她不敢下毒,可饭菜十顿里有一顿直齁人,的确打死卖盐的。糖水也是,偶尔能尝出苦涩,应是放了碱。这些人也聪明,不是每顿都使坏,冷不丁一顿,让你揪不出把柄。
翌日,刘氏一反平常孤傲,竟可贵地脸上挂笑,一步三扭地来到小巧院。
见她仰着都有一股风情,不似普通端庄女子般本着笑不露齿,她是笑也不拘着,小米粒牙小巧精美,腮边梨窝娇俏可儿,滴溜的杏圆眼弯成新月儿。刘氏也挺了挺腰,学她笑时抿嘴,用力儿眯了眯眼,想起这几日让人读给自个儿听的诗,便点头晃脑回道:“不是她生的莫非是石头缝蹦出来的?也不晓得如何养的,跟亲娘一比,有过之而不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秀士出......呃......”
春巧望着大甩着袖子开吃的绿莺,噘嘴道:“姨娘啊,要不此后还是奴婢出门去酒楼打些菜返来罢,每日这么提心吊胆的,心都要生出弊端了。”
绿莺听着那吧唧吧唧的咀嚼声伴着嘶溜嘶溜的抽鼻涕声,正有些泛呕时,忽地瞧见这小丫头猛地抬起右臂,横着胳膊往鼻下一撸,那绿答答的一坨便顺着一侧脸颊粘在了袖口上。不但脸上留下了一块绿洲,放下胳膊时,脸颊和袖口之间连着的那黏答答的丝还被拉得老长。
这句话哪是这个意义,笑了笑,绿莺无法地摇点头,倒没太将她说恰当回事,猜她只不过夸大些罢了,世家蜜斯哪能如许呢?
小巧院也有灶房,可惜大户人家的端方严,能不能开仗得主子说得算。她想求一求冯元,现在他早膳在这里用,有个小灶房也算便宜。谁料冯元一口回绝:“莫要费事了,王氏刘氏她两个那莘桂院也没开小灶,在你这破了例,瞧着欠都雅。”
二人各往碗盘里夹了一筷子试吃起来,皆是一喜,该放盐的放盐了,不该放糖的也没放,排骨也嫩着,饭碗里十足都是饭粒,嗯,能吃,姨娘都能吃!
冯元有苦说不出啊,他自有他的考量,虽说警告过冯佟氏,也让德冒在府里多安排了一番,可再是谨慎,也不成能一日十二个时候都是铜墙铁壁罢。绿莺吃的府里大灶房的饭菜还好,阖府吃得一样,能够安枕无忧。如果开个小灶,岂不将自个儿逼到险境,的确隐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