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丁渔和巴桑两人分开沙民部落,向吐蕃行进,同业的另有那名小沙民阿瓮。
“丁师弟,部下包涵!”巴桑大师目睹丁渔还要追杀矮胖,忍不住开口劝道。
“是,副旗使。”
此人轻飘飘的几句话,在丁渔等人听来,却如惊涛骇浪普通――本身等人上山不过大半日,身份却被查得一清二楚,莫非明教中人竟能未卜先知?
三人沿着戈壁的边沿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古商道上,前后足足走了一个月,这才来到昆仑山脚。路途中,巴桑除了每日用一个时候教阿瓮讲汉话和藏语外,剩下时候多用于为丁渔讲授佛经。
丁渔笑了。他不再理睬那矮瘦子,转而对巴桑大师道:“巴桑师兄,此事与你无关,你带阿瓮先走。待其间事了,我再去宗俱寺寻你。”
丁渔踏步上前,之前缩在角落的老何这时却鼓起勇气,拔出腿上的冰柱,当作短剑刺向丁渔。可惜他的武功比矮胖差得太远,丁渔抬手一拳将冰柱击成粉碎,顺势化拳为掌将他拍得飞撞在冰墙上。
俄然,一个浑厚的声音在冰窟中响起:“我明教藏身深山,自发得隐蔽,不料竟然连一个西域和尚都晓得我等总坛地点,实在是可畏可怖!”
“呵呵!”矮瘦子怪笑两声,道:“好一个偶然之失!偶然便能得知我教总坛地点,如果故意,我明教高低,可另有活路否?”
阿瓮固然疲累,但非常猎奇,四下里敲敲打打,似是想凿几块冰晶把玩。丁渔俄然想起一事,便问巴桑大师道:“我听人申明教总坛便在昆仑山光亮顶,不知这光亮顶位于山中那边?”
丁渔流亡期间杀人太多,光是死在他手上的金刚门弟子就有六七人,其他山匪胡匪之流恐怕有四五十人之多,他的眉宇间自但是然带上了一股煞气――说白了就是对性命视若草芥的态度。巴桑大师禅修多年阅人无数,天然将那煞气看得一清二楚。不过他看丁渔就像《水浒》中智真禅师看鲁智深一样,感觉此人虽有杀性亦有佛性,以是借传龙象般若功之机,更讲了很多佛经,但愿用佛法化解丁渔的狠戾。
本来靖康之难过后,当时明教教主钟相不满宋朝软弱,举旗造反。非论他本意如何,此举确有趁火打劫之嫌。中原武林恼他身为宋人,不抗金反侵宋,便结合了宋朝的供奉妙手伏杀钟相。钟相纵使当时武功天下无敌,也敌不过浩繁妙手伏击,终究落败身亡。明教教众也是以被大肆捕杀,导致明教元气大伤,不得已退出中原武林,藏身昆仑山中疗摄生息;直到元蒙灭宋,明教发兵反元,这才重新呈现在中原武林。
</br>
“啊~”矮瘦子惨叫出声,双肩血如泉涌,他下认识地想要抬起手去捂住伤口,但一动之下牵动了伤口,钻心疼痛传来,他脚一软,几乎坐到地上。丁渔奸笑道:“矮冬瓜,再来!”说着将手上的肉条扔向他。矮胖目睹本身的肉块飞来,竟不知闪避,只一味地尖叫。
不过越到厥后,丁渔心中便越感觉烦躁,只因武魂种子每个月起码要接收三十单位能量,这个月因为他流亡路上的连番血战,所供应的能量远远超出三十份;只是这不利催的魂种不会因为这个月吃多了,下个月就少吃些。眼看他们离宗俱寺还要走上一个多月,路上荒无火食,哪来的能量供应?三十份能量,遵循丁渔的估计,哪怕把他吸干了也还不敷。以是不管巴桑大师再如何口绽莲花,他也仍然忍不住戾气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