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部,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庶支,与中原慕容部的嫡支分道扬镳,但是仍然信奉本身的慕容氏先人。该部逐水草而生,不竭向西迁徙,活泼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位于夏国的西侧。
赫连定见魏宋两军大战正酣,而魏军仿佛有怯败北退之相,他想现在恰是光复故都统万的天赐良机。因而,他将绮云等人留在平凉皇宫内,本身整军出兵向东北进击,留下上谷公赫连社干等镇守平凉。
拓跋焘传闻夏宋联盟订立,并肯定蓝月华是冯绮云无疑,之前魏宋大战的导火索是赫连定一手策划的诡计。他决定先讨伐夏国,攻灭赫连定,救援绮云。而魏国群臣担忧南面的宋军乘虚渡河,进入河北。
拓跋焘考虑到黄河以南的兵力太少,服从崔浩等人的建议,主动撤出守军,命黄河南部三镇之军北渡。
宋国右将军到彦之派部将度过黄河,攻打魏国的冶坂。冠军将军安颉督领军士阻击宋军,斩首三千余人,宋军落水而死者无数。
赫连定无法出兵应战,被魏国武卫将军丘眷击败,死者上万。赫连定身受重伤,单骑逃窜,一起上汇集残部和避祸的五万公众,西退至天水。而安宁重镇也被魏国安西将军古弼攻破,夏国只剩下平凉等几座孤城。
神麚三年,夏天干旱,泗水河里的水都渗入了地下,刘宋水军的船只没法普通行驶,每天只走十来里路。宋国右将军到彦之用了三个月的时候才进入黄河,此时已近春季。
宋军的每一步行动几近都被拓跋焘、崔浩等算计在先。宋军攻占了河南洛阳、虎牢等四战之地,却不能守之,沿千里黄河列戍置守,兵力亏弱;比及秋高马肥的时节,魏军铁骑南下,刘宋在河南的戍守便很快崩溃。
这年的春季,魏军集结主力开端策动反击,安颉率军起首攻破了防备工事破败,城防未得补葺的金墉城。然后,智取洛阳,北魏马队凶悍非常,穷追猛打,斩首刘宋军五千余人,活捉南朝刘宋军队将领二十余人。
天水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地盘肥饶,阵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是牧马养畜的好处所,是初期秦人的发源之地。
神麚三年的此次大战,拓跋焘面对刘义隆和赫连定的夹攻态势,安闲摆设,先击夏后攻宋,纯熟地采取攻其必救、围城打援、逞强佯退等方略,因此接连得胜。宋国刘义隆建议的北伐,终以失利而告终。
接下来,魏军势如破竹,夏军败北的动静不竭传来。上谷公赫连社干死守不住,出城投降,都城平凉沦陷。接着,长安、临晋、武功等城夏军的守将皆弃城而走,关中尽为拓跋焘的魏军所占。
------------------
此动静传来,赫连定震惊,坐立不安。平凉是他的都城,是他安身之地。他更担忧拓跋焘攻破平凉,见到绮云。到当时,本相明白于天下,宋国刘义隆不但会拔除盟约,恐怕还会与他反目成仇。
因而,赫连定带领两万步马队,星夜赶往平凉济急。却不料,拓跋焘料事如神,派归降魏国的高车部马队在半路上攻击他。
后安颉与前来声援的将士合兵攻破滑台,出兵回到京师。不久,屡立军功的安颉归天,被追赠为征南大将军,进册封位为王,谥号“襄”。
现在,魏宋交兵的东线河南一带,也已捷报频传。
到彦之等人疏忽魏军随时预备的反击,只是一味向刘义隆报功。刘义隆大喜,轻视魏军,同意和夏国赫连定订立的盟约,并向天下宣示,两边相约共同攻打北魏河北之地,事成以后,以恒山以东归宋,恒山以西归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