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澹兮其若海﹔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为有为,则无不治。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是以贤人之治,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驰骋畋猎,令民气发疯﹔可贵之货,令人行妨。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满足者富。
道常知名。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死而不亡者寿。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独泊兮,其未兆﹔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孰为此者。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神得一以灵﹔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致虚极,守静笃。
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其次,畏之﹔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不自见,故明﹔
是谓袭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飂兮若无止。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荒兮,其未央哉。
强行者有志。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虚其心,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强其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