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孰为此者。
虚其心,
弱其志,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上善若水。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儽儽兮,若无所归。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非以其忘我邪。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其次,畏之﹔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是以贤人之治,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