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考》三十三卷,以时候为序,从计谋的高度节录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两晋一向到元朝有参考代价的战役实例。茅元仪以为:“良工不能离端方,哲士不能离往法。古今之事,异形而怜悯,情同则法可通;古今之人,异情而同事,事同则意可祖。”(《计谋考・序》)也就是说,固然期间分歧占事有异,但是,其根基事理是相通的。是以,这些畴昔产生的战役是能够作为鉴戒的。在这一部分里,他一共录了六百余个战例,这些战例多数是以奇谋伟略取胜的,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等。
《军资乘》五十五卷,由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部分构成。每类下又有子目,子目下又分细目,内容非常遍及。这一部分所记军用物质完整而详细,从攻守东西、火器火药、车马战船到粮饷米盐,无不具载,可谓当代军用物质大全。特别是在军事技术方面收录的质料更丰富,共收录各种兵器设备六百余种,此中仅火器即达一百八十多种,这在中国当代的兵法中是最多的。《占度载》九十三卷,由占、度两部分构成。占即占天,首要记录天文气象。子目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云、占风雨、占风、占蒙雾、占红霓、占霞、占雨雹、占雷电、占霜露、占冰雪、占五行等。这部分内容是把天然与人事联一起,以为某种天象常常就是某种人事即将产生的征象。如“天气惨白,风声凄惨,大兵起”。度即度地,记录兵要地志,首要有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帆海几个部分。它详细地记录了明朝山川情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州府及卫所设置,兵马驻防督抚监司、镇守将领、赋税兵额等。
在编辑和内容上,《武备志》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质料丰富而又弃取精当。茅元仪的父亲茅坤是明朝驰名文学家和藏书家,家中藏书籍来就很丰富,再加上他四方搜索,到处传借,是以,《武备志》采录的图书达二千余种,对他之前的首要兵法能够说是差未几全数收罗了。对于这些兵法,茅元仪并不是有闻必录,有见必采,而是下了弃取的工夫的。他节录的多数是可靠的质料,而对道听途说的一些稗官别史宁肯弃而不消。不但如此,茅元仪在拔取质料时,紧紧环绕武备题目来停止,“于武备稍远者,听之舆图方史可矣。”名胜古迹首要供旅游、吊古之用,与行军作战没有太大干系,就弃而不录。同时,茅元仪还重视节录最新的质料。
《武备志》的编辑、发行,对窜改明末重文轻武,武将多不知兵法韬略,武备废弛的状况有实际意义。它设类详备,收辑甚全,是一部近似军事百科性的首要兵法。此中存录很多非常贵重的质料,如《郑和帆海图》、杂家阵图阵法和某些兵器,为他书罕载。故该书在军事史上占有较高职位,为后代所推许。
《武备志》由兵诀评、计谋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