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想出应对的体例,锦衣司的人便闻讯上门,说猎户干系一件要案,现在被人打得昏倒不醒,怕背后另有原因。锦衣司已得了文书,要接办这案子。
这一瞧就不舍得罢休了。那食谱跟话本里说的秘笈似的,写的满是各处驰名誉却不过传技术的菜肴。上头为每道菜记叙做法,光是瞧着食谱,就能令人想到光彩诱人、香气扑鼻的饭菜,勾人食指大动。食谱以外,还记叙选食材之法,偶尔还能插两则妙闻。
一番话堵得永昌帝有苦说不出,还得赞他忠正不阿。
等范家得知动静时,范自谦早已进了锦衣司的大狱。
侧间算是个小书房,因设在起居之处,陈列得随便。临窗的瓮中养了水仙,碧叶翠绿,水仙旁则是张书案,上头笔墨纸砚齐备,檀木小架上悬着玉璧,玉璧旁倒是个荷叶托盘,供着暗香果子。书案后是把圈椅,铺了缎面褥子,夏季坐着也和缓。靠墙则是个古拙大气的书架,摆了些书和器玩。
一名横行霸道的国舅爷就此入狱,范家高低却都没辙。
范家自认儿子的罪名还不敷进锦衣司,跑去跟韩蛰实际,一炷香的工夫便灰头土脸地出来了。随后把心一横,跑进宫里跟范贵妃告状.
令容惊奇万分,忍了两天,毕竟没管停止,抽出来瞧了瞧。
堂堂锦衣司使的书架上竟然会有食谱?
这回范自谦入山寻欢,因一名猎户惹他不快,一言分歧便拔刀打单。谁知那猎户是个硬骨头,不吃他恐吓,两相争论起来,范自谦拔刀相向,砍断了他两条腿,还伤了眼目,撂下几句狠话便扬长而去。
这府里瞧着同心,却还是有些事如水火不能相融。
……
这两天韩蛰不在府中,便是为了此事。
那范自谦本年二十岁出头,年壮气盛,常在外打斗肇事。因他府中有钱,哪怕打死了人,或是威胁利诱地封住苦主的口,或是往衙门里使些银钱,总能停歇下去。
令容随便穿了寝衣,将脖颈处盘扣松了两粒,披着尚未晾干的头发,往侧间去了。
祖父对他寄予重望,不止要文韬武略,更需果断善断,震慑旁人,半点都不能耽于后代情长。爹和娘则分歧,虽也坚信那高僧之言,却仍盼他能活得有血有肉,在朝堂雷厉流行,在府中能伉俪敦睦――杨氏待令容热情,成心拉拢,也是为此。
夜空月明,漏深人静,韩蛰行至银光院外,瞧了眼屋中灯火,健步而入。
令容知他所指,淡淡一笑,道:“这门婚事他必是不对劲的,才会急着清理。”
韩蛰当时只说是他忽视,含混揭了畴昔。
“我记取了。”令容点头。
传闻范自谦连半个时候的审判都没熬住就招了,打斗伤人,罪过无可狡赖,按律当徒三年,流三千里。因念范家曾于社稷有功,事君忠心,免了放逐之刑,只押于狱中。
这会儿既闲着,便又拿出那食谱,坐在铺得厚软暖和的圈椅里,渐渐瞧起来。
不然,以韩家谋夺天下的目光,何必为这点小事费心吃力?难怪韩蛰这几日没来银光院,看来这桩莫名其妙飞来的婚究竟在叫他憋了恶气。
韩蛰却说,天子犯法尚且与百姓同罪,何况是范自谦?皇上威武圣明,若听任这类报酬非作歹,终究损及的是皇家颜面。他食君之禄,忠君事主,怎能是以等小事伤及天子英名、朝堂严肃?
不过半天,这事儿就传遍了京师朝堂。
本来年节将近,各处衙署都想着尽快告终手头的事,安生过年。谁知前几日,京郊却有件案子报上来,京兆尹还没敢定夺,便被闻讯而来的锦衣司接办――本来是当朝范贵妃的兄长范自谦在外打斗,重伤了人,若不是那性命大,恐怕当场就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