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朗声道:“启禀陛下,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年秋收已过,诸郡粮秣之数,俱已汇总成册,万幸风调雨顺,收成甚佳,益州诸郡县总计得粮百万石,可供十万雄师交战半年支用。”
诸葛亮没有直接答复,却道:“曹操死时乃是建安二十五年,因其之死,天子改号延康元年。延康二字,有持续小康之意,无宁表现了天子但愿保持当下局面之期盼。天子亦试图通过改元之举,打压曹魏篡位之气势。”
“阿斗常日学习经义,只会哈欠连天,停顿极慢,不想对于政事,竟有这般见地?”
自曹丕篡汉一来,刘备心心念念得便是出兵北伐,他时候存眷曹魏与孙吴朝野意向,静候“天下将变”之机。
经刘禅这一打岔,刘备肝火纾解了很多,闲谈了几句,又问起东吴近况。
刘备当然深谙此理,点头之余,疑问道:“如何方能突破僵局?”
间隔南中千里以外的成都宫城当中,刘备与诸葛亮正围炉而坐,会商天下局势,太子刘禅一脸恭敬,跪坐一旁。
诸葛亮沉声道:“《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消。昔日南中之乱仓促而起,平复不知所期,又值魏吴交好,臣只能令各部官员保守奥妙,为的是不让魏吴两家联手,顺势来欺;而彼一时,此一时,现在兵变将息,魏吴生隙,恰好以弱示之,令其放心争斗。倘若此计成真,曹真既入洛阳,则雍凉空虚,陛下若至,当可传檄而定。吴侯亦忙于应对曹丕,更无进取益州之力矣。”
“南中大姓归心,则南中平复,指日可待也!眼下兵精粮足,北伐之期当不远,不远矣!”
“陛下,这可一定。”诸葛亮羽扇轻摇,轻声笑道。
诸葛亮闻言,下认识向刘备望去,正见刘备目中含笑,也在看他。
刘备游移道:“为何数月之前严令各部官员保守奥妙,本日却反其道而行之?”
刘备踱步好一会儿,仿佛又想到一事,猛地顿住,皱眉道:
“当真?”刘备的确不敢信赖本身的耳朵,贰表情荡漾,摆布踱步不止,口中喃喃念叨:
他本想再问得细些,忽见在边上一向沉默聆听的刘禅竟然也在缓缓点头,一副很故意得的模样。
诸葛亮朗声道:“臣有一计,答应令曹丕减轻对益州之防备,放心打击东吴。”
贰表情冲动,不假思考之下,竟然规复了昔日的称呼。
“父亲息怒,谨慎身材啊。”刘禅吓了一跳,仓猝上前安抚。
诸葛亮道:“曹丕篡位之举,颇助涨吴侯孙权之野心。据洛阳和建业细作传来的动静,吴侯已向曹丕请封吴王。”
说到这儿,刘禅昂首看了刘备一眼,谨慎翼翼问道:“也不晓得孩儿答复得对不对。”
“原是如此。曹丕此举,倒很有乃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气势。”
他顿了顿,持续道:“再说汉中那边,荆州军民自远赴汉中后,幸姜维均田得时,关安然抚恰当,吕乂教习得法,百姓皆安居乐业,今汉中积谷百万斛,随时可供差遣。”
诸葛亮羽扇纶巾,对此早有筹办。他羽扇轻摇,安闲道:
见儿子这般体贴,刘备强压肝火,摇了点头,表示无妨,闭目深思好半晌,方感喟道:
刘备面现怒容,闷喝道:“乱臣贼子,朕恨不能生啖其肉!”
“甚么!”刘备闻言,双目含光,顿时坐直身子,忙问道:“智囊必有以教我!”
还不及刘备说法,刘禅忽起家,大着胆量道:“请父亲和先生放心,姜将军定当不负所望!”
刘备不解,疑问道:“何谓九品官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