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拜之风汉时髦无。
孙坚到了岸上,没有直接下河,而是拨转马头,带着程普、韩当与从四周赶来的黄巾散兵击斗,等荀贞到来。
波才带着主力来到,惜乎为时已晚。
不从定陵渡河,只要强渡。强渡,也得等波才带主力回城后才气再说。
韩当、程普紧跟着他从仇敌的包抄中杀出,接着是祖茂带着剩下的部卒亦杀将出来。
孙坚在参军前,“少为县吏”,因计杀海贼而“显闻”,年士气被郡府署为“假尉”。次年,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他又被任为郡司马,带兵参与平乱,时年十八。郡司马,司马主兵,此职内郡不设,设在边陲或南边多战乱的郡,也就相称於郡兵曹掾了。
荀贞一骨碌起来,眼涩,用手揉了两揉,抱怨守在帐门口的程偃:“你如何不叫我?”问孙坚,“司马何时来的?等了多久了?”
蹶张士、长戟士、持刀甲士随之同声呼:“策应司马!”这呼声如海潮普通,前浪刚退,后浪又来。这后浪倒是吴景带的那五六百部众,这五六百人散冲到了荀贞的阵后,也在大喊:“救司马!杀畴昔!”
敌我数万人夹河对望也不是个事儿,荀贞说道:“将军,贼兵主力已到对岸,吾等怕是不好渡河了,不如临时退兵。”
固然孙坚出身豪门,前期的宦途不太别扭,从任盐渎丞到为佐军司马前,七八年间历任三县县丞,没有能再往上一步,而反过来看荀贞固然职务低,倒是士族后辈,将来的前程能够不成限量,但不管如何说,只从身份、春秋上比较,孙坚年长位高,却向幼年职低的荀贞下拜称谢,这要换了平常别人恐怕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与孙坚的赋性有关,他出身豪门,不太正视礼节,为人又“轻脱任侠”,故此不以身份骄易人。
在安定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中,他立下了功绩,再被迁为盐渎丞,当时也就二十一二岁。县丞已经是“命卿”了,任免出自朝廷,遵循县之大小,秩在二百石到四百石间。接着就是现在,他被朱俊请来,任职佐军司马,秩六百石,六百石已是“下大夫”,六百石以上算是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