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行入主河内,不想重蹈前面两任太守王匡、张杨的复辙,他们以强权科罚、兵马兵器来压抑河内的士民,稳固本身的职位,固然能够得一时安稳,但是悠长的隐患浩繁。
“远的鄙人不敢说,但往河南出亡的杨俊杨季才,前去荆州的司马子华,赶赴黎阳的司马伯达,另有郡中不肯退隐张杨的荀公高,与林还偶有手札来往,林愿申明河内当下的近况另有将军的爱才之心,为将军招揽来贤才!”
别的,就是常林在士林中的人脉。这些流亡各地的名流还偶有手札来往,相互联络之下,能够对郡中的其他才俊之士多有体味,由此按图索骥,将河内的贤才皋牢到本身的麾下,也就事半功倍了。
他信赖常林能够招揽来一批名流才俊,可也担忧此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名不副实、徒有其表的高堂阔论之士,一类是结党营私、包庇境内大姓豪强的私利之士。
与阎行在安定河东以后,才听闻常林在上党顺从张杨剽掠兵马、回绝并州刺史高干的事迹分歧,身为河内名流的常林倒是很早就听闻了阎行的名声。
比如说赋税、比如说兵力,吃的还是是河东屯田的成本,乃至乎河南出产、民生残落,河内方才经历战事,这两郡都需求河东郡反过来施助和派出兵马驻守。
两人扳谈甚欢,阎行见到常林并不顺从河东之心,也欣然有入仕牧守河内之意,也就不再决计酬酢,而是坦诚向常林扣问管理河内的良法。
比如说水灾,如果说接下来的水灾持续不竭,那么不但河内、河南两郡的出产、民生规复会堕入迟滞,连同欣欣茂发的河东郡也有能够堕入到了饥荒的灾害当中。
阎行哈哈一笑,他礼贤下士,聘请常林,又不辞辛苦,赶来野王会晤常林,此中想要借用的一点,就是常林在河内的偌大申明。
身在上党的常林,思虑再三以后,就出发下太行陉,进入河内,前来野王与阎行相见。
只不过阎行的名声、事迹毁誉参半,让人捉摸不透,心生疑虑。
照顾着今岁喜降甘露的高兴,阎行赶到了河内境内的野王。
他能依靠的只要那一支他带来的并州兵马,一朝败北得胜,被河东雄师打残,张杨就落空了统统翻身的机遇。
这固然和桓帝时的“三互法”,即处所官员籍贯躲避轨制相互违背,但是阎行对峙“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的看法,还是下定决计,在战后持续三次修书前去上党,聘请常林前来野王一晤。
只是笑过以后,阎行又垂垂收起笑容,当真地对常林说道:
“哦,取士用才,固我所愿也,愿闻其详。”
固然之前的农业丧失已经无可挽回,各地的民生也不成能因为一场雨水就能够改很多少,但起码这是一个好兆头,特别是对于方才扩大了地盘国土的阎行而言。
见面成果,不管外界众说如何,野王官寺大堂,两人的初度相见,各自都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也正因为如此,常林想了多次,感觉本身必须亲身拜见阎行,见一见这一名众说纷呈的平北将军、河东太守。
阎行眼睛一亮,嘴边又暴露笑容,问道:
当此大争之世,群雄逐鹿、四方骚动,阎行推许的是曹操的那一套富国强兵、唯才是举的定霸轨制,而不是向刘表那种招揽四方贤才,却惜乎不能用其所长的徒有爱才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