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连潇亦是笑了,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柏节堂。(未完待续。)
周氏摆了摆手,道:“老太君,您还是留在柏节堂里,就让他们小两口****到您屋里用晚餐。”
吴老太君抚掌,叮咛单嬷嬷:“给她盛半坛子送去韶熙园。”
那以后的几十年事月,不过是日复一日地睁眼闭眼,就像厥后的徐氏一样。
杜云萝淡淡,不置可否。
话音一落,桌上人自是赔笑拥戴。
桂氏寻杜云萝说话:“新媳妇头几个繁忙,等你空些,我再过府来,族中也有几个与你年纪相仿的媳妇子,也不晓得你们能不能谈得拢。”
周氏与杜云萝道:“先回韶熙园理一理,再让连潇陪你在府里走动熟谙一番,晚些再过来。”
练氏觉得杜云萝不认得桂氏,帮着先容了一句:“连潇媳妇,这是族长的儿媳,你就唤她浒三婶娘。”
穆连慧似是浑然不觉,低着头抿了一口汤。
在杜云萝的印象里,桂氏是最会晤风使舵之人。
杜云萝抬起视线,福身唤了声“浒三婶娘”。
练氏笑归笑,暗戳戳睨了杜云萝一眼,又去看穆连慧。
吴老太君微怔,复又笑了起来:“倒是个爱吃枣的!我这醉枣不但醉,还极甜,他们各个不喜好,我醉了一坛子,每日里夹两颗,也不上桌。你既喜好,阿单,给她夹两颗尝尝。”
杜云萝浅浅一笑,这时候若解释她甚么都吃,不忌口、无偏好,反倒显得假得慌。
她看了眼练氏,又把视野落回到了桂氏身上。
再者,族中凭借侯府,桂氏唯练氏马首是瞻,也不难了解。
桂氏这话既是想奉迎她,奉迎吴老太君,也在奉迎族长老夫人。
吴老太君不觉得意:“新媳妇认亲头一回,这一屋子的人,你说能记得几个?幸亏族里的人没来全,要不然,别说是她,老太婆我都要认不过来了。”
还来不及细想,就听族长唤他,穆连潇便用心去听族长的交代。
杜云萝看得清楚,桂氏一面说,一面不住偷瞄族长老夫人,可老夫人面不改色,也不晓得这马屁有没有拍到位。
杜云萝微微抿唇。
单嬷嬷笑着应了,抱了个小坛子来,给杜云萝夹了两颗。
杜云萝细细品了,莞尔道:“果然如老太君所言,甜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