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瓶倾斜因何故,只缘紫气腾仙山。
三青鸟飞起来比利箭还要快,它一时三刻就飞到了敦煌上空。不料,远远瞥见三危山上火光冲天,烟雾满盈,内心一惊。飞近一看,本来整座山被天火扑灭,花草树木在熊熊燃烧,飞禽走兽东奔西窜,叫着逃命。它不觉掉下了眼泪,心想,取蒲团事小,眼下最要紧的是救火!
话说老子见迦叶与阿难不辞而别奔往鸣沙山东麓崖壁,也不惊奇,安静赞叹道:“释迦摩尼有如此两位高徒,真是荣幸。看来那鸣沙山东麓二十余丈高的崖壁,今后定是僧侣拜祭之地。”言罢,便骑青牛载老鼠,金虎载玉兔,红马背立雄鸡,白羊、毛猴紧跟,黄狗与胖猪随后,走出鸣沙山,乌龙腿爪盘蟒蛇浪荡上方,就近涉过大泉河,朝那紫气腾起的三危山方向奔去。
三危山,别名卑羽山,在今敦煌市东南五十里处,连绵一百里,主峰在莫高窟劈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三危”是史乘记录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
玉兔道:“三青鸟但是西王母的信使。”
庚桑楚答复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驰驱劳苦。像如许有三年时候,那便能够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地了。”
王母使出法力,降下暴雨,瞬息之间把大火毁灭了。三危山经此次大火燃烧今后,就光秃秃地寸草不生了。王母也只得搬到瑶池去住,今后,三危山再也看不到三青鸟的影子了。
被砍断了脚的人不图润色,因为已把毁誉置之度外;退役的囚徒登上高处而不存惊骇,因为已经忘记了死生。对于谦虚的言语不肯作出回报而忘记了别人,能够忘记别人的人,便可称作合于天然之理又忘怀人道之情的‘天人’。以是,恭敬他却不感到欣喜,欺侮他却不会气愤的人,只要混合于天然顺和之气的人才气够如许。收回了肝火但不是故意发怒,那么肝火也就出于不怒;有所作为但不是故意作为,那么作为也就出于偶然作为。想要安好就得平和蔼息,想要寂神就得适应心志,即便有所作为也须措置适合,事事适应于不得已。事事不得已的作法,也就是贤人之道。”
南荣趎又问:“那么这就达到了最高的境地吗?”
青牛道:“徒弟言是说,好辩论,好口舌斗诤的人,不是善者。我最早听徒弟讲过佛陀故事,是佛经记录释迦牟尼的一件事:有一次一小我对佛陀大声唾骂,非常无礼,但是佛陀均始终保持沉默,不加辩驳。过后一名弟子就忍不住问佛陀,刚才有人骂您,您为甚么都呼应不睬,不回一句话呢?佛陀这时反问弟子说:如果有人送礼给你,而你不肯接管,那么这些礼品要如何措置呢?弟子说:这时送礼的人就会把礼品带归去。佛陀说:对,如果有人骂你,你保持寂静,不加辩驳,那么这些骂人的话无疑的就由骂人者自行收回。是以偶然候沉默乃是最好的抗议。”
南荣趎问:“那么这就是至人的最高思惟境地吗?”
南荣趎又问道:“瞽者的眼睛和浅显人的眼睛,相互的形状我看不出有甚么分歧,而瞽者的眼睛却看不见东西;聋子的耳朵和浅显人的耳朵,相互的形状我看不出有甚么分歧,而聋子的耳朵却听不见声音;猖獗人的模样与遍及人的模样,相互之间我看不出有甚么分歧,而猖獗人却不能把持本身。形体与形体之间本是相通的,但呈现分歧的感知是外物有甚么使之辨别吗?还是但愿获得却始终未能获得呢?现在先生对我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驰驱劳苦。’我只不过勉强听到耳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