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仪的这番话说醒了朱棣,朱棣走到令仪身前,扶起令仪,说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可现在的情势,朕还没想好如何办,朝臣与朕不一心,朕该如何罢休去做呢?”“陛下,妾为女流,不懂国事,不过,妾已派郑和去请懂国事的人了,姚先生一会便到。”朱棣展开了紧皱的双眉,“把朕气胡涂了,早就该请姚先生了。”二人正说着,郑和来报:“陛下、娘娘,姚先生到了。”朱棣赶快说道:“快请。”令仪清算一番朱棣的龙袍,“陛下与先生先谈着,妾重新备膳。”朱棣点点头,徐令仪便退下了。
姚广孝进了乾清宫便跪倒在地,朱棣疾步上前将姚广孝扶起,“先生快请起。本平常朝之时……”不待朱棣开口,姚广孝便说:“本平常朝,景清犯驾。以此看来,朝臣与陛下不是一心,天下也一定心向陛下。朝臣不归心,天下不归心,陛下便没法放开手脚缔造大明乱世。”“既然先生看得如此透辟,是否有了体例?”姚广孝微微一笑,“陛下无需起火,景清等都是饱读圣贤书之人,他们深沐皇恩,当然要报效朝廷。他们忠于建文,乃是忠于太祖,忠于太祖,便是忠于大明。朝堂之上,如果没有景清那样的忠义之士,那大明的士大夫岂不都成了人尽可夫的娼妇之流。”“先生……这……”姚广孝又笑笑,“陛下莫急,待臣把话说完。方孝孺、铁铉、景清为何忠于建文?因为他们在建文一朝已然位高权重,他们受了皇恩,怎能不以身报国?这些人即便留任原职,恐怕也不会对陛下戴德戴德。陛下何不培养一批忠于本身的能臣,助陛下初创大明乱世?”“先生的意义是,任用在建文一朝并不得志的人?”姚广孝点点头,“十年寒窗之苦,却不得朝廷重用,是多么悲惨之事,陛下若重用那些不得志的基层有才气之臣,他们必会对陛下戴德戴德,誓死终究陛下,助陛下成绩伟业。”朱棣茅塞顿开,“先生说的极是,比如那解缙,在建文一朝郁郁不得志,他乃我大明第一才子,论才学、论才气,都可委以重担。再有杨荣等人,都是身负大才。若能为朕所用,实乃大明之幸。太祖遗训,敢议立丞相者杀,可这偌大的大明,需求肱股之臣帮手君王。”姚广孝点点头,“太祖天子在时,每日批阅奏疏二百多件,措置国事四百多件。太祖天子在废相以后曾设立春夏秋冬四辅臣,也是为了帮助君王措置国政。”朱棣点着头,“朕能够仿太祖设辅臣。”“陛下心中可有详细体例?”朱棣笑笑答道:“鼎新内廷。”姚广孝当真听着,朱棣持续说道:“选几位栋梁之臣入职文渊阁,成为阁臣,成为朕的亲信,这几位肱股之臣参与机务,协理朝政,他们将帮助朕初创乱世。”姚广孝赞道:“陛下此法甚妙。看来解缙、杨荣等人能够一展胸中抱负了。”“恰是,他们皆是有学之士,且在建文一朝不得重用,他们定能助朕将这大明江山管理好。”姚广孝捋了捋髯毛,“臣可否为陛下荐上一人?此人饱读诗书、刚正不阿、夺目非常、足智多谋,有他在,定能助陛下初创乱世。”朱棣仓猝问道:“先生所说的是何人?”姚广孝正色答道:“编辑官杨士奇。”
听闻景清行刺朱棣,常朝过后,徐令仪赶快叮咛郑和去隐能寺请姚广孝,随即便行先来到朱棣寝宫。
徐令仪待朱棣发完脾气,跪倒在地,缓缓说道:“老四,你刻苦了。”气得气喘吁吁的朱棣扭过甚来看着徐令仪。令仪接着说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之成大事者,大略忍辱负重,苦其心志。陛下乃天下少有的伟丈夫,如何受不了这等委曲?请陛下抖擞起来,罢休去做本身想做的事情,乱世初创之日,便是天下归心之时。管他谋悖逆祖,管他乱臣贼子,只要家给人足,斯民小康,千秋功过,自有先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