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进了长乐宫便又坐在桌前看舆图,王玉竹端着清茶而至,柔声说道:“陛下劳累了一日,快喝些清茶润润喉咙。”朱棣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玉竹,你看,我们现在在这里。”朱棣说着便将手指指向了舆图上南京的处所,“这是瓦剌、这是鞑靼、这是兀良哈。万一北虏犯境,朕远在南京,鞭长莫及。”玉竹接过茶盏放在一边,“陛下已将北京设为北都,可在北都设重兵周到戍守。”朱棣摇点头,“你感觉这南京可当得起京师?南京六朝古都,可哪个王朝长命了?”玉竹思考着说道:“定都南京确切有些偏安的意义。听闻当年太祖天子想另觅京师,还派懿文太子去了秦地。”“不错,太祖看中了关中地区。只是当时国库的资材担不起迁都的用度,太祖平生忌奢尚俭,迁都之事便作罢。依朕看,迁都乃必须,可一定在关中。”玉竹赶快问道:“那在那边?”朱棣指着舆图,“北京。”玉竹皱起双眉,“迁都可不是小事。北京远不比南京富庶。北京若成了京师,那必然人丁倍增,兵力倍增,这么多的人,赋税那里来?”“江南赋税可运至北京。”“谈何轻易?运输赋税的车马、人力将不计其数。”“朕晓得你们都担忧这些。朕早便想好了,用漕运。将那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疏浚,如此一来,不但处理了迁都题目,还加强南地与北地交通,如此一来,富庶南边之钱物便纷繁流向北地,北地便跟着富庶起来,真乃一举数得,利在千秋。”玉竹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陛下的体例甚妙,只是那疏浚河道需求破钞大量的财帛,怕是朝臣不肯呢。”朱棣长叹了一口气,“朕也是担忧此事,待明日早朝,朕摸索一番。”玉竹看着朱棣,手中抚弄着竹色的罗帕,“陛下,时候不早了,还是早些安息吧。”朱棣昂首看了看娇羞的玉竹,放下舆图应道:“好。”
郑和听到朱棣呼唤,疾步来到朱棣身前,“陛下。”朱棣看着郑和说道:“郑和,你十岁便跟从朕南征北战,朕记得你经常说此生之愿便是到海上飞行。你出世回族世家,最大的欲望便是去默加朝圣,做一名‘哈只’。”“是的陛下,臣的父亲便是‘哈只’。臣幼年时听父亲说大海无边无边,人终其平生也难到海的绝顶。臣自幼便想,如有朝一日,能乘风破浪,遨游海上,不但要做‘哈只’,还要将大明的威仪洒向每一滴海水。”朱棣脸上暴露了对劲的笑容,“朕助你完成此愿可好?”郑和喜出望外,“陛下说的但是真的?”朱棣拍了拍郑和的肩膀,“当然。本日起,大报恩寺劳烦姚先生督建,你便动手营建船舰。待船舰营建结束,你亲身率船队出海西洋。扬我大明国威,促我大明昌隆。让海上诸国与我大明共享承平之福。另有……趁便留意一下允炆的下落。”郑和听得此语,心中大喜,赶快跪倒在地,“陛下雄才伟略,臣定当经心。”朱棣赶快扶起郑和,问道:“打造船舰需多少光阴?”“少说也要两年。”朱棣点点头,“好,从本日起,你经心筹办出海西洋的事儿,两年后,当东南风吹起之时,你便率船队扬帆远航。”郑和欣喜地应道:“臣遵旨,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