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盛世明王 > 二十三、控诸藩朱棣谋迁都 扬国威郑和筹出海

我的书架

坤宁宫中,徐令仪听了寺人“卸灯寝息”的通传,对陶菊说道:“也好,陛下这几日为帖木儿的事忧心坏了,总算召幸宫嫔了,虽将来本宫这里,但是只要陛下心中开解了,本宫也便放心了。”陶菊看令仪脸上出现了淡淡哀伤,赶快说道:“在陛下心中谁也替代不了娘娘的。”令仪笑了笑,“你这丫头,本宫还用你劝,只要陛下好,本宫便好。陶菊,快拿纸笔来,我们接着编《内训》,过些光阴,便要在天下广征淑女入宫了。到时候陛下的后宫会多出很多妃嫔,有《内训》为鉴,好让后宫敦睦。后宫敦睦,陛下才气放心前朝。”“娘娘日夜都为陛下的基业着想。奴婢这便取纸笔。”

朱棣进了长乐宫便又坐在桌前看舆图,王玉竹端着清茶而至,柔声说道:“陛下劳累了一日,快喝些清茶润润喉咙。”朱棣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玉竹,你看,我们现在在这里。”朱棣说着便将手指指向了舆图上南京的处所,“这是瓦剌、这是鞑靼、这是兀良哈。万一北虏犯境,朕远在南京,鞭长莫及。”玉竹接过茶盏放在一边,“陛下已将北京设为北都,可在北都设重兵周到戍守。”朱棣摇点头,“你感觉这南京可当得起京师?南京六朝古都,可哪个王朝长命了?”玉竹思考着说道:“定都南京确切有些偏安的意义。听闻当年太祖天子想另觅京师,还派懿文太子去了秦地。”“不错,太祖看中了关中地区。只是当时国库的资材担不起迁都的用度,太祖平生忌奢尚俭,迁都之事便作罢。依朕看,迁都乃必须,可一定在关中。”玉竹赶快问道:“那在那边?”朱棣指着舆图,“北京。”玉竹皱起双眉,“迁都可不是小事。北京远不比南京富庶。北京若成了京师,那必然人丁倍增,兵力倍增,这么多的人,赋税那里来?”“江南赋税可运至北京。”“谈何轻易?运输赋税的车马、人力将不计其数。”“朕晓得你们都担忧这些。朕早便想好了,用漕运。将那隋朝的京杭大运河疏浚,如此一来,不但处理了迁都题目,还加强南地与北地交通,如此一来,富庶南边之钱物便纷繁流向北地,北地便跟着富庶起来,真乃一举数得,利在千秋。”玉竹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陛下的体例甚妙,只是那疏浚河道需求破钞大量的财帛,怕是朝臣不肯呢。”朱棣长叹了一口气,“朕也是担忧此事,待明日早朝,朕摸索一番。”玉竹看着朱棣,手中抚弄着竹色的罗帕,“陛下,时候不早了,还是早些安息吧。”朱棣昂首看了看娇羞的玉竹,放下舆图应道:“好。”

过了一会,朱棣起家走出乾清宫,坐上龙辇,黄俨在侧紧紧跟从。龙辇行至后宫的永巷,只见那永巷的宫灯将永巷照得透明,永巷中每一座宫院前还别离挂着两盏红纱灯。本来大明后宫中是有端方的,每到夜幕来临之时,寺人们除了将灯油灌注在永巷的宫灯里,还要在永巷的每一座宫院的门前挂上两盏红纱灯,天子若想临幸哪位妃嫔,夜里便进入她所居的宫院,寺人们便将那受幸妃嫔宫院门前的两盏红纱灯先卸下来,再到别的宫院一一通传,令其他妃嫔卸灯寝息,再纷繁卸了其他宫院的红纱灯。

待郑和退出去,姚广孝笑笑捋着髯毛,“迁都北京,掌控陆上诸藩,稳我大明边疆。派郑和出使西洋,敦睦海上诸国,扬我大明国威。到时候,东南西北都在陛下掌控当中,陛下圣明。”朱棣笑笑问道:“先生感觉朕选的帆海之人如何?”姚广孝正色答道:“除了郑和,大明没有能堪当此任之人。其一,郑和他从小跟从陛下,对陛下忠心不二。其二,郑和博辩机灵、智略超凡、知兵善战、英勇过人,曾跟从陛下南征北战,堪当船队统帅。其三,郑和乃是回民,信奉伊斯兰教,且精通尊崇佛教。西洋诸国多是伊斯兰教与佛教之国。郑和与其谈判游刃不足。其四,郑和自幼研讨帆海,对帆海之事再熟谙不过。有此四点,那个还能比郑和更合适下西洋?”朱棣大笑一声,“先生真是与朕想到一处了,只是大报恩寺的事儿,就劳烦先生了。”姚广孝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经心。”

推荐阅读: 回到2002当医生     天才高手在都市     四合院:截胡秦淮茹后,我躺平了     逆流纯真年代     江山不及表妹娇     我开直播黑老板的日子     司少霸宠:甜妻太撩人     忘了要爱你     我的日本留学生活     英雄联盟之传奇教父     夜灵手记     总裁一顾情深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