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遵守汉武帝暮年的国策,对内持续疗摄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身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动放纵,被霍光所废[47],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48]。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归天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49]后因霍氏一门飞扬放肆,汉宣帝将企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46]
文明上,拔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有为而治”治国的思惟,主动治国;并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开端重用儒术。固然刘彻期间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向采纳调集霸道、霸道的治国目标,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许,使儒家思惟获得正视,并在今后逐步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支流思惟。[42]
昭宣复兴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史称燕然勒功。[75]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窦宪再次率军反击,出塞五千里打击金微山,大破北单于主力,北匈奴仓促逃窜不知所踪。[76]章帝前期,外戚窦氏日趋放肆,揭开东汉前期戚宦之争的序幕。[77]
汉灵帝身后,刘辩继位,史称少帝,汉灵帝皇后何氏为太后,统统政事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112]随后不久,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寺人双双火并而亡,终究结束戚宦之争。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113]。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盘据完整大要化,呈现了把持中心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权势。此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毁灭了最大的仇敌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天子措置朝政,汉朝天子此时已经是空驰名分而无实际了。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步构成。220年正月,曹操身后,子曹丕袭位,十月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而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担当汉朝法统,建立了相沿汉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江东孙权虽向魏称臣,内政交际皆自主,几年后孙权亦称帝,国号吴。[13]
新朝建立者王莽
东汉杜诗水排
汉景帝身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纳了一系列鼎新办法,克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大的局面。[41]
东汉期间,为改正察保举人之滥,开端重视测验,构成察举与测验相连络的选士轨制,并且测验成分日趋增加。在保举根本上加强测验,这是汉朝察举制生长的新趋势。荐举为主,测验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根基特性,也就是说你保举小我,还要看看他有甚么本领。汉朝初期实施征兵轨制,男人二十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退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守兵。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保卫宫城,另一支为北军,保卫都城其他地区。[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