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楞严经疏 > 第35章 (35)

我的书架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初则未亡因相。次则未亡果相。今因果二相融为一体。故云心佛二同。因果既亡。二边不立。故云善得中道。此中道体将证不久。故云非怀。然犹未亡中道之相。故云非出。此约显理以明也 四世第一名

天下如来相互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此菩萨得如来身及国土身相互涉入无碍安闲。此是如来藏中诸功德法受用无尽也 六随顺划一善根回向

善能好处统统众生。名饶益行 如上随顺众生。便是善能好处。始能欢乐生善。终能破恶入理。故名饶益 三无嗔恨行

种类出世穷将来际。三世划一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随机随感现种类身。尽将来际化复作化。三世下释以是也。以知三世空寂故。得穷将来际。以达十方无碍故。能现种类身。若时若处现化不断。故云无尽也 五离痴乱行

阿难。是诸菩萨。今后过去。修习毕功。功德美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此指二地已来至第十地。云诸菩萨。以是五位当中第四位故。或可总指畴前至此五十五位。此第十地便是修习最后边沿。亦名此地名修习位 二正显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阐扬取涅槃道。名随顺划一善根回向 同佛地如来藏也。即前地如佛地。本来具足无漏性德。此德能为万行所依。故云清净因。依于此因能起趣果之行。故云依因阐扬取涅槃道。道即因也。此则万德为万行因。万行动涅槃因。公道之行行从理起。故云随顺划一。能生妙果名曰善根 七随顺等观统统众生回向

则于同中闪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一中现无量。故云于同现异。无量中现一。故云异相见同。身说皆然也。以知统统法同一法性。能作各种异说。而不失一性一相之旨。维摩云。能善别离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名善现 七无著行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赋性。性圆成绩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统统众生回向 初句蹑前也。十方下正显统统众生皆我心性。心性无外摄无不周。我之赋性既美满成绩。众生皆尔。故云不失。此得同体大悲。是故然也 八真如相回向

长水沙门子璇集

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有为心。向涅槃路。名救统统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此正明也。约用就体。能所俱亡。众生相空本涅槃故。能化缘生本无性故。故云灭除度相。般若经中亦同此说。亡缘之智名有为心。无作妙理名涅槃路。摄用归体名为回向。涅槃果也。路即理也。履以成地到究竟故。名涅槃路。结名可知。问十行位中岂有度相耶。答前即依体起用。且论神通化物。未言灭除度相。今此摄用归体。顺寂灭义。故除度相。约义虽异。为行颇同。若不然者。岂有证真大士犹怀度生之相耶 二不坏回向

阿难。是善男人。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乐行 初二句结前。具足下正明。此有三义故欢乐。一具足无量佛德故。如观音云。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既云不思议。便是无量佛德也。此之妙德。先未曾获。今自具足。故云欢乐。二众生受化故欢乐。十方者。现十界身利众生也。随顺有二。一众生趣类不等。根行有异。菩萨随顺以形以说。此明能化随顺也。二菩萨现各种化。众生随顺一一受化咸皆得益。此明所化随顺也。能所既皆随顺。机应俱生欢乐。故以名焉 二饶益行

统统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真智独一。故曰同。俗智不同。故曰异。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呼应。非同非异。故云所不能至。极其殊胜。更无胜者。故云难胜。此地证得类无不同真如。谓此真如。非如眼等是有别类故。断下乘涅槃障。修习禅波罗蜜增胜 六现前地

推荐阅读: 星途浩瀚     诸天时空行     麻衣神算子     重生之逆袭女王     婚内错爱:我和男上司的秘密恋情     快穿之放开那只男的     脚踏科学去升仙     重生害我被暗恋对象倒追     一切从剑神开始     芬芳六零年代     重生农媳逆袭     疯子与艺术家    
sitemap